点燃灶台火,厨房里的肉汤“咕嘟咕嘟”炖煮起来。随后,家中“大厨”移步客厅和客人聊起天来。殊不知,这一举动,可能就是引发险情的导火索。
日前,我市消防部门梳理去年火灾情况,对居家火灾的高发时段、成因,以及如何预防等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厦门市共发生居住场所火灾794起,同比下降5.02%;其中,电气故障、用火不慎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电气火灾是居家火灾“头号杀手”
从火灾成因看,去年,我市由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数量达347起,平均每天一起,占居住场所火灾数量的43.7%。因而,它也被称为火灾类型中的“头号杀手”。
发生时段与居民集中用电时段重合
“从火灾发生的时段分布上可以看到,13时、20时、21时为高发时间,与居民集中用电时段重合。”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人员介绍。
从具体起火原因来看,因电气线路故障导致的火灾有217起,占电气火灾数量的62%,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等都是成因。另外,由电器设备引发的火灾有120起,占比35%,其中包括电器设备自身故障、电器设备使用不当等原因。
一旦火情蔓延具有很强危险性
去年3月,集美区杏林东路一居民家中,电气线路短路产生的电火花引燃了家中杂物。屋主发现着火后,尝试用水灭火。无奈,堆放的可燃杂物过多,火势迅速蔓延。屋主赶忙撤离并报警。消防人员到场后,迅速出水控制火势,紧急疏散了居民楼内8名人员。
“隐蔽性、随机性、突发性、易蔓延性,都是电气火灾的特点。”消防人员介绍,一旦火情发生并蔓延,往往具有很强的危险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不良用电习惯、电气线路老化、电器设备使用疏忽等,都可能给电气火灾事故埋下隐患。
用火不慎 包括油锅起火敬神祭祖等
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数量,占居住场所火灾的36%以上,排名仅次于电气火灾。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该类型火灾共有290起,其中,油锅起火、炉具故障及使用不当、敬神祭祖、烘烤不慎,成为用火不慎引发火灾事故的四大主因。
动火做饭
中途离开或刷视频聊天
进一步分析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成因可以看到,油锅起火、炉具故障及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共有214起,占用火不慎火灾事故的73.8%。
为何占比这么高?消防人员介绍:这与居民生活离不开用火有关。消防人员说,用火不慎引发火灾集中发生在上午10时至11时,正是家庭厨房的使用高峰期,“不少人在动火做饭时,没有关火就离开,或者刷视屏、聊天,完全忽略了危险可能正在靠近。”
三起发生在今年同一天的厨房火灾,就是对市民的最好提醒。三起火灾中,一起是因油锅起火,一起是因居民在做饭时离开起火,还有一起是居民在炖肉时去午睡,导致厨房起火。
敬神祭祖
使用明火应有人看顾
由敬神祭祖、烘烤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用火不慎引发火灾事故的12.75%。
去年2月18日凌晨,海沧区一小区居民家中发生火灾。时值正月初九,户主在家中点烛拜天公,但由于佛龛上的蜡烛不够用,便下楼买新的,不料返回时家中已经起火。由于自救得当,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春节、民间佛诞、家庭祭祖期间,因为烧香点烛、使用明火却无人看管,引发的火灾事故成为常见的家庭火灾类型。”消防人员介绍。
提醒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配备必要技防设备
“从浓烟弥漫的厨房到被烧毁的家具,生活中的一点儿‘疏忽’‘不小心’,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火灾,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人员说。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居住场所火灾?消防人员介绍,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是关键——家庭“三清三关(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要做好,使用明火时不离人。选购合格的电器和燃气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文明烧香拜佛,使用长明灯来替代蜡烛,在户外指定区域烧金纸并确保熄灭。
另外,一些如灭火器、逃生面罩,以及独立烟感报警器和自动喷淋系统等常见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在关键时刻也能保命。
案例
楼道杂物起火
喷淋降下“及时雨”
去年9月,集美区一居民住宅的八楼发生火情。
堆放在楼道里的杂物突然起火,浓烟弥漫。楼道天花板上的消防喷淋感受到高温,自动喷水灭火,“及时雨”很快控制住了火势。
“在火灾初期,喷淋系统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降低损失。”消防人员提醒,要保持自动喷淋系统完整好用,对没有固定消防设施的场所,鼓励房东业主加装感烟探测、简易喷淋设施,提升场所的安全性。
百岁老人被叫醒
烟感报警器“立大功”
凌晨,在卧室内熟睡的百岁老人被叫醒。原来,是家中电气线路短路引发火灾,危急时刻,家中安装的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喊话”了。
事发去年3月,思明区大同路。老人听到警报声后,转移到临街房间,开窗呼救,成功避险。老人家人也被警报声吵醒,赶忙用放置在楼道的灭火器控制火势。
同时,辖区内的营平小型站也接收到了烟感报警器的警报信息,火速赶往现场;邻居也拨打了报警电话,消防救援站迅速接警出动,将老人安全救出。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陈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