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榕,亭亭如盖。孩子们在嬉笑中奔跑,老年人悠然打着八段锦,邻里围坐闲话家常……台江区洋中街道达道社区双丰新村,这个建成近30年的老旧小区,如今呈现一派崭新的气象。
双丰新村居民在老榕树下练八段锦。记者 包华 摄
不到一年时间,百年古榕下的一方天地,从“垃圾站”变成了“欢乐场”,也见证了小区的新生。一切变化,都缘于“他(它)们”的到来。
大物业来了——
双丰新村和周边小区,一度深陷老旧小区的“通病”——物业管理难、收费难、服务跟不上。为此,洋中街道成立了家园事务服务中心,接手管理这些老旧小区。新问题又来了:政府一手包办、管办不分,运营效率不高,收支难以平衡,增值服务也跟不上节奏。
如何破局?2024年,洋中街道在达道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大物业”管理模式,引进雪品物管公司。公司不仅接管7个连片老旧小区,还将市容保洁、垃圾分类、市政维护、物业管理等碎片服务进行打包,实现一体化运营。
“我们本来就负责达道片区的道路保洁和垃圾分类,现在物管公司进了小区,所有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达道片区“大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罗小明说,道路保洁机械可以定期进入小区作业,垃圾分类管理员能够兼顾小区保洁和家政服务。“人员整合后,小区里的管理服务人员减少了23%,整个片区能够调用的力量更雄厚了。”
服务来了——
“小区装上道闸,安全有保障咯”“如果下水道堵了,报修后一会儿就有响应”……随着“大物业”的到来,“15分钟响应圈”组建起来了,居民的诉求不再石沉大海。小区内,翻新绿化带、新增智能充电桩、重构小区安防、规划停车位等举措一一落地。
“大榕树下原本脏乱不堪,现在整治一新,树上还挂起了彩灯。”居民梁志刚说,“卫生环境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大物业’还经常来了解我们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
结合便民服务需求,“大物业”挖掘居民的特长,组建由理发师、水电维修工、小区医生等志愿者参与的“社区能人库”,在小区里互帮互助。
便民服务点里,张姐搬来了缝纫机:“现在缝补店不好找,听说居民有需求,刚好我有十几年的裁缝经验,就想用空余时间接点活。”她身边的墙上,挂满螺丝刀、电钻等工具,供居民随时借用。
物管公司收费标准没有增加,服务质量却实现跃升,物管费缴交率也从原来的57.8%提升到了83.2%。
居民来了——
每天9时,八段锦的配乐准时在大榕树下响起。老人们跟着节拍,舒展着身体。
家住福澳花园的陈桂怡,跟着“大物业”请来的老师从零基础学起,已经坚持半年了。“练完后身心舒畅,我还拉上身边人来锻炼,现在队伍里有十几个人了。”
榕树另一侧,“大物业”服务中心办公场所成了文娱活动、纠纷调解的多功能空间。居民感慨:“社区和‘大物业’组织的活动很丰富,每周都有手工、舞蹈、宣讲,我们都喜欢参加。”小区里的评话、闽剧达人也行动起来,如今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准备节目。
“我们希望通过‘大物业’模式,发动更多退休干部、社区党员和其他热心居民,收集邻里诉求、调解矛盾纠纷等,引导居民逐渐从‘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参与自治’。”洋中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记者 莫思予 林晗)
上一篇:第十四届闽都文化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