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紧急医学救援与创伤救治领域的专家“论剑”汕头,以一场高规格的学术讲座暨临床技能创伤救治模拟培训班,致力于提升汕潮揭都市圈紧急医学救援水平。会上,汕头市人民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被正式授予“广东省紧急医学救援队”称号,成为粤东首支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
粤东首支紧急医学救援队将助力加速完善区域应急体系。南方+ 彭深 摄
加快筹建粤东紧急救援培训基地、落户省级临床技能培训分中心……围绕着全面提升粤东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响应速度、处置能力与整体水平,汕头市人民医院正以“小步快跑”的姿态,为汕潮揭都市圈百姓的生命安全构筑更为坚实的屏障。
筑牢生命防线
补齐区域紧急救援短板
紧急医学救援,指的是在突发公共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减轻伤情、防止病情恶化而迅速组织的、专业性的医疗急救行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重大车祸、火灾事故,乃至传染病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等,都是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赴汤蹈火冲向的第一线。
早在2018年,汕头市人民医院便前瞻性地成立了当时粤东首支医学救援队。医院应急办主任王乐浩介绍,成为应急医院之初,医院便自行投入超百万元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物资仓库等硬件设施,并着手组建专业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2019年6月,一支由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科室医护人员及药、技、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30人规范化市属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伍正式组建。
经过数年磨砺,这支队伍能力持续提升,在今年2月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承建单位。如今,这支队伍已实现每天接诊80—100名患者,并具备5天的自我保障能力。在现场检伤分类、高级生命支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辅助分娩、儿科急症处理乃至创伤超声重点评估等方面均展现出专业素养,能够高效完成属地及跨区域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
汕头市应急医院正在开展海上联合救援演练。连亨杰 摄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同日揭牌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粤东分中心。汕头市人民医院院长吴先衡介绍,院方将以此为契机,全力筹建粤东紧急救援培训基地,为区域医务人员提供一个长期化、常态化的培训平台。他表示,这也是该院践行“平急结合”定位、补齐区域紧急救援能力短板的责任担当,接下来将搭建“学、练、交流”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医疗能力的长效提升。
多学科托举
构建紧急医学救援支撑体系
一支精锐的救援队伍,离不开强大医院体系的支撑。作为汕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院,汕头市人民医院由两家百年老院整合并启用濠江院区后,也肩负起新的职责:那就是坚持“平战结合、平急结合、平疫结合”的定位,做强区域“应急”拼图,为汕头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提供坚强支撑。
在学科布局上,该院重点打造的省级创伤中心已成为区域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生命救治站”。同时,粤东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等多学科平台相继建成,共同构成了支撑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与急危重症救治的坚固防线。而烧伤整形科、结核病学科、急诊医学科、心内科等一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稳稳托举起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技术的革新则为这条“生命防线”装上了智慧引擎。该院引入的5G创伤急救信息系统,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革命性变革。在患者送达医院前,即可完成医疗信息传输与预警联动,使急救模式从“病人等医生”转变为“医生等病人”,大幅缩短了创伤抢救的时间。
该院还持续引入省级名专家医疗资源,加快形成一批优势学科群。去年以来,该院与省医院协会、省基层医药学会、上海交大医学院骨科学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省部级医院(机构)启动共建项目,加快现代管理制度、高水平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今年,院方又围绕与紧急医学救援密切相关的运动骨科、神经外科、影像医学科等,相继引进“潮医智库”专家郑秋坚、林秋风、刘久敏、许乙凯等省高水平医院知名专家担任特聘专家,每月定期坐诊,帮扶该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从一支队伍的升级,到一个培训中心的落户,再到一个覆盖院前院内、融合多学科与智慧医疗的支撑体系形成,正驱动着粤东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进入加速建设的快车道,切实守护好粤东百姓的生命健康。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彭深
,一键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