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长乐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群众平均跑动次数从5.9次降至0.6次
近日,福州一日达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长乐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开办运输企业手续后,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有了真切的感受。“签了一份委托书,工作人员就一次性帮我全办好了,真是太方便了。”
从跑多个部门、交多次材料,到如今“只找一个窗、只跑一次腿”,办事效率提升的背后是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践行为民服务理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技术赋能为手段,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记者在长乐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看到,124个服务窗口井然有序,其中11个为“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就是把“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变成“政府部门协同办的一件事”。通过整合表单、归并材料、并联审批,对跨部门业务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重塑,进一步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我们整合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社会救助、灵活就业等25组高频‘套餐式’服务,企业群众只需来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能办成一揽子事。”截至8月31日,长乐区“一件事”累计办件量达44825件,第三批“一件事”主题服务即将上线。
“一件事”办的效率如何?当由群众来评判。近日,高先生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一次性联办残疾人证新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三项业务,工作人员代填表格,直接从系统调取证照信息并与民政部门共享核对数据,快速完成跨部门审核。结果公示后,证件和补贴审批结果还能快递上门。“原本以为要跑好几个地方,准备好几份材料,现在一次性搞定,在家等签收就行,太方便了。”高先生说。
数据显示,长乐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后,群众平均跑动次数从5.9次降至0.6次,办理时限从36.38个工作日压缩到13个工作日,材料精简比例达50%。
“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不是城区专享,还延伸至各乡镇。长乐区政务服务中心与各乡镇(街道)便民中心的“一件事”窗口联动,形成“城区枢纽+基层网点”的服务网络,让企业群众“就近能办、家门口办”。
“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不是线下专享,还延伸至线上平台,依托“闽政通”APP与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构建了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平台。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还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打造AI政务助手“乐小i”。它通过海量学习政策文件,收集办事指南、本地化事项及常见问答,形成知识库并动态更新,为企业群众提供智能问答、引导、预填、帮办等办事指引服务,再结合人工导服,形成“智能+人工”的双重保障。“后续我们会不断充实知识库、完善使用场景,积极推动‘乐小i’从‘能办’向‘慧办’进化,达到‘咨询即办理’的效果。”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负责人说。
小切口看效能。长乐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围绕群众需求,推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实施,拓展“一类事”集成化服务,全力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名片,助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与民生福祉增进。(记者 蒋雅琛 通讯员 刘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