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临沧一位78岁的老人被蛇咬伤,家属拖两米多长的“凶手”冲进医院,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消防部门提示,随着季节更迭气温的变化,让蛇类活动愈发频繁,市民要多加防范,避免被咬伤。
8月24日、25日,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青云店消防救援站先后接到村民求助电话,称院墙外有蛇出没的警情。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在村民的指引下,经过搜寻,在房屋院墙外草丛中发现蛇的身影。为了确保周围村民的安全,避免蛇受到惊扰后逃窜伤人,两名经验丰富的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捕蛇器进行处置。由于出没的蛇体型较小,移动灵活敏捷,两名消防救援人员配合默契,一人手持捕蛇器精准地锁定蛇的身体,另一人则时刻观察着蛇的动向,在确认好最佳抓捕时机后,持捕蛇器的消防员果断出手,稳稳地将蛇控制住。随后,将捕获的蛇带离并放生。
无独有偶,在怀柔区,桥梓消防站接到同样警情,渤海镇花台子村24号迎来一位不速之客,一米长的蛇盘踞在门前,严重影响人员出入。桥梓消防站到场后利用捕蛇器将其夹出并带离现场。据站长王琼介绍,由于汛期强降雨、山洪等特殊情况,蛇类巢穴受到冲击,近期在山区村庄内,捕蛇警情仍高居不下。居民出入柴禾棚、厢房等区域要留心观察。
近期,北京天气湿热且雨水充沛,蛇类的活动更为频繁。作为食物链中较高层次的捕食者,蛇的食物来源广泛,包括鸟类、老鼠、蜥蜴、青蛙、鱼类及昆虫等多种生物。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食物链的完整性得到加强,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蛇类喜居隐蔽、潮湿、杂草丛生、树木繁茂,且食物丰富的环境。
在此提示,市民在户外进入草丛或是树林时,应该穿高帮鞋、长袖衣、长裤,尽量不要把皮肤裸露在外;走路的时候,使用长棍子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以吓跑蛇,而不是用大声说话来进行驱赶。一般早晨和傍晚是蛇经常出没的时间,阴暗潮湿、草丛茂盛以及鼠类较多的地方最易出现蛇,请市民远离这类场所。不要随意跨入路旁绿化带,或踏入密草丛中;不要捡拾草地上、溪涧旁、树林下,任何枝状物、石头、花草或其他废弃物品,切忌随意翻动路旁石块,以免遭到蛇的攻击。一旦遇到蛇,市民切记不要慌张,不要突然移动或奔跑,应缓慢绕行或退后,更不要盲目抓捕或扔掷石头,尽量绕道而行,避免被蛇咬伤。若不慎被蛇咬伤,市民要记住蛇的外形、颜色、花纹等或者拍照留存,同样能为诊断提供依据,尽快前往能提供抗蛇毒血清的医院救治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法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