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厚家底”转化为发展强引擎
闽清文定村:文脉传承 文化赋能
在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内生机盎然:平整的石板路上,村民们开展晨练活动;克清图书馆里,孩子们围着古代勤学士子绘本讨论;村口的茶油等特产整齐摆放,一旁印有“状元文化”的彩绘墙格外醒目。这个拥有千年人文底蕴的古村落,正以“文化铸魂”为核心,将千年文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走出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生态宜居”的特色之路。
文定村航拍图。
状元文脉焕新:从历史符号到鲜活IP
“文定村的底气,藏在千年人文积淀里。”站在许将文化浮雕墙前,文定村党支部书记许文宁指着史料展板介绍,福州地区首位状元许将祖籍就在闽清。北宋年间,许将凭借才学考取状元,其“勤学笃行、清廉奉公”的精神,成为村落传承千年的文化根脉。
文定村的文化长廊。
据悉,文定村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启动状元文化IP打造。村里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梳理许将史料,从“文定”二字中提取设计灵感,以“文”字为骨架,融入“状元帽”轮廓与梅溪流水元素;卡通状元形象则以少年苦读的许将为原型,眉眼间透着灵动与坚毅。如今,这一IP已渗透村落每个角落,让村民日常与文化传承无缝衔接。
2021年,文定村投入上百万元推进状元街景观改造(一期):原本普通的村街被重新规划,青石板铺路,两侧墙面绘制“许将苦读”“状元及第”等彩绘,街角增设“状元亭”“文脉石”等景观节点。2022年,村庄亮化工程进一步延伸文化氛围。
文化阵地扎根:从精神滋养到民生温度
“别在家看电视啦,图书馆有‘状元故事课’!”每到周六上午,文定村的家长们常会这样叮嘱孩子。他们口中的“课堂”,设在村里的克清图书馆——这座由旅美华侨许俊珽捐建、获评“全国先进农家书屋”的场所,早已不是单纯的“藏书地”,而是村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图书馆内工作人员在整理书籍。
推开克清图书馆的大门,书香扑面而来:一楼阅览室里,2万余册藏书分类整理摆放,孩子们围坐一桌看绘本;二楼的“家风家训展厅”,许氏家族“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故事被制成展板。
“图书馆不只是‘管书’,更要‘管人’。”管理员介绍,针对村里儿童,图书馆推出“课后托管”服务,在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的“空白时间”,组织志愿者为孩子辅导作业,还定期开展“许将故事分享会”等活动。截至目前,图书馆已形成“学校+家庭+图书馆”的“三位一体”教育链条,累计服务村民超万人次,极大丰富了村里群众的精神生活。
文化阵地的辐射力不止于此。2020年以来,文定村先后投入资金打造建设文化长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场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设电子阅览室、体育健身室和多功能活动室,可供村民开展歌唱、舞蹈排练和进行棋牌类等活动。
“钱要花在刀刃上,文化阵地能让村民心里更暖、日子更甜。”许文宁表示,随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幸福感也在持续提升。
文化赋能振兴:从乡风引领到产业增收
“这里的茶油用的是村里老茶树的果子,品质特别好。”在文定村农产品交易中心,村民许大姐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产品,旁边还附有古代学子勤学的文化小卡片。这是村里“文化+农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定村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干部深知“文化不能只当‘装饰品’,还要成为‘摇钱树’”。依托村内810亩耕地、2538亩山地的资源优势,村里将状元文化与特色种植养殖业结合:水稻种植区打造成“状元良田”观光区,游客可以体验插秧、收割;茶油种植基地推出“状元茶油”品牌,通过统一包装、规范品质,让原本“养在深闺”的农产品有了“文化名片”。2022年规划建设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更是为村民搭建了产销平台,既方便游客采购,也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市民参观文定村内文化展厅。
文化不仅带动产业,更引领乡风治理。文定村将传统人文精神与党员责任结合,党员带头组建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平安巡逻、纠纷调解、“六清”保洁等工作。针对村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的陋习,志愿者走进学校、图书馆等开展讲座,用许氏“勤俭持家”的家风故事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0余起,推动全村实现丧事简办全覆盖,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2021年,文定村集体收入达58.25万元。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推进,村集体收入逐年增长。
“下一步,我们还要深耕状元文化品牌,计划开发状元文创产品、打造研学路线,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村干部的话语里满是期待。
文定村内牛与白鹭和谐共处。
如今的文定村,千年文脉浸润街巷,文化阵地点亮生活,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这座千年古村,正以文化为魂,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文定答卷”。(记者 林春长/文 石美祥 实习生 李旖泓/摄)
交通小贴士:
从福州市区出发,经福州绕城高速、福银高速,从梅溪口下高速,沿308省道和联一线即可前往文定村。
上一篇:水手长仓库消防水带长度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