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做“加法”,审批做“减法”,人才做“乘法”,壁垒做“除法”
福州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
一趟不用跑、审批时限压缩75%、免去“过桥资金”压力……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福州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从深化审批改革、加强人才支撑、加大财税支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助力福州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想栖息地。
服务做“加法”:
为发展赋能助力
为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福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让企业享受更多便利。
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全市覆盖实施,福州已打造34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涉及医疗器械、危化品、成品油、人力资源、食品生产等热门业态。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加完善。以“开办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一件事”为例,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由50份精简至29份,简化率达42%。
帮办代办服务暖心贴心。为推进“一站式”便捷办理,福州持续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开设“帮您办”专窗,增设“云上审批”和“视频帮办”功能,针对省市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台资项目、工业项目等,主动靠前、优化审批、全流程帮办。
审批做“减法”:
为企业松绑减负
前段时间,福州一家科技企业因业务范围调整,申请办理原公司注销登记。窗口受理人员发现企业提交的清税证明材料不符合规范,公司名称用的是曾用名。为方便企业办事,窗口受理人员通过“无证明管理系统”发起“清税证明”协查,税务部门迅速在线上反馈了证明材料,让企业一次性办成了业务。
为给民营企业松绑减负,福州市持续推进审批改革,在审批提速上做文章,让企业轻装上阵。2024年4月,福州市创新政务服务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政府系统内部数据流通、共享,让企业群众办事免于提交证明材料。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福州推行“四证齐发”审批模式,实现土地使用经营权出让合同签订当日“拿地即开工”。
人才做“乘法”:
为创新筑基固本
在政策加持下,福州京东方、博思软件等企业的工科专业人才引进量呈“井喷”之势,储备了一批未来技术研发骨干;得益于高水准人才的发力,时代星云团队在大功率快速充电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线监测的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众多福州民营企业的发展证明,人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吸纳英才,2024年,福州市出台强化人才支撑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15条措施,针对人才融资难点痛点,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设立20亿元人才专项贷款额度,提供人才创业贷、消费贷、按揭贷等金融产品,给予利率优惠,提供绿色审批通道。推广知识产权、股权、仓单、应收账款凭证等新型质押融资机制。建立人才科创成果库,加大对本地优质科创产品的宣传推广,促进“榕产榕用”。统筹在榕科研平台仪器设备资源,建立共享库,扩大向企业开放申请。常态化举办人才精准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对接院士团队。引导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结合福州产业需求针对性开设相关专业。
壁垒做“除法”:
为民企保驾护航
福州全面落实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方针政策,聚焦政务服务提升,进一步强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让民营企业家放心安心顺心的干事创业氛围。
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落实落细“非禁即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同时,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对福州市依法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及相关政府采购文件开展全覆盖审查,及时清理和废除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关规定和做法,进一步规范不正当竞争和不合理干预行为。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检法机关强化联动,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最大限度减少侦查办案对正常办公和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随着各项改革措施持续深化,福州这片投资创业的热土,正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记者 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