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翔
10月11日清晨7点,一辆橘黄色的工程车在黔桂线39公里一座毗邻铁路的高山山脚下停驻。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工务段柳州路桥车间危石工区工长覃锐,背着工具包率先向山上走去,同行的4名职工陆续跟上,他们今天的目的地是那块半悬在山腰的“一号危石”。
“这块石头长在土里,向线路方向倾斜,下雨刮风都可能跟着土往下掉。”覃锐说。
格栅网的受力锚杆选点,是一项考验带班负责人经验和技术的“细活”,位置不对,稳石效果将大打折扣。早在两天之前,覃锐就已经带领着危石工区的职工们用镰刀将危石上方的藤蔓杂草清理干净,并用高强度水泥“种”下了三处可靠的锚点。
“顺着石头的弧度拉受力钢索,先把底部兜住,再往上拉,边角用扎丝缠紧。”说话间,青年职工陈康已经将第一道受力索穿过危石底部格栅网的条索间拉到了第一个锚点,喊了声“绳拉好了!”覃锐应了声,拽着安全绳往危石上方爬了两步,将U型扣套汇合的受力钢索端部,一点一点地用紧绳器收紧钢索。
临近中午11点,职工们黄色作业服后背已经洇出深色汗渍。“再往左拉两指,这里留了缝隙可不行。”石林赶紧上前帮忙,两人合力将网片拽紧,陈康则拿着补充受力绳,在网眼间上下缠绕,每缠一圈都用力拽一拽,确保不会松动。
中午11点30分,随着最后一道受力钢索拉力测试完毕,覃锐站起身,他的嘴角露出一丝踏实的笑:“好了,主动网把石头包稳了。”近一个月来,危石工区的职工在黔桂铁路沿线已经为十余座危石穿上了定制“防护甲”。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