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为进一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学校于9月20日至9月21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红十字救护员证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资深红十字救护师唐源老师主讲,助教丁见老师全程协助,来自各专业的5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情景模拟等形式,参培学生系统学习了心肺复苏(CPR)、AED、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等急救技能,全部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9月20日上午,培训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唐源老师以“时间就是生命”为开场白,并强调急救黄金时间:“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存活率可提高50%以上;严重出血若未及时止血,10分钟可能危及生命……”学生们凝神倾听,深刻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唐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了急救原则、现场评估、呼救流程等基础知识,并重点剖析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
其一,判断意识与呼吸。通过轻拍重喊,观察胸廓起伏;
其二,胸外按压。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以掌根垂直下压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其三,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捏鼻吹气,确保胸廓抬起。
“每一次按压都是在为生命重启争取希望。”唐老师的话语铿锵有力,学生们纷纷低头默记操作要领。
理论讲解后,学生们分组进入实操环节。助教丁见老师配合唐源老师,利用人体模型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全流程。学生们跃跃欲试,轮流上前练习。起初,许多同学因力度不足或节奏不稳未能达标,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用力按、快速按、不停按”的诀窍。
止血包扎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唐老师展示了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多种技法,并强调“压迫止血是关键”。学生们两两一组,用三角巾和绷带模拟头部、手臂、关节等部位的包扎。“你的绷带太松了,要再紧一点!”“伤口不能直接接触敷料!”演播厅内讨论声此起彼伏,严谨的氛围中透着青春的活力。
学校副校长王建昌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此次培训:“这是一堂生命教育培训,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希望同学们将急救技能传播得更广,让校园乃至社会多一份安全守护。”
两天培训短暂却充实,留在同学们内心的不仅有急救知识与技能,更有对生命的珍视与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携手红十字会,推动急救教育常态化,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