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讲到,激光设备的操作主体已经从机械转变为个体化的人,越来越多的轻量化激光设备被使用。今天就给大家系统分析,手持激光焊的典型使用场景与潜在危害,详细说明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帘、防护屏和安全间等防护产品的适用条件。
图源网络,联系侵删
在工厂流水线作业中,手持激光焊常用于精密零部件的组装焊接,如汽车车身框架的修补、医疗器械不锈钢部件的连接等,这类场景通常有相对固定的操作区域,周围可能存在其他操作人员,需要兼顾个体防护与区域隔离。
图源网络,联系侵删
户外应急维修是另一重要应用场景,这类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空间开放,防护重点在于便携性和应急处理能力。
而在高功率加工场景,设备功率通常超过1000W,激光能量密度大,伴随强烈的弧光和高温,须采取高级别的综合防护措施。
图源网络,联系侵删
此外,随着技术普及,手持激光焊也逐渐进入小型加工车间和教育培训机构,这类场景人员流动性大,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更需要标准化的防护流程和清晰的警示标识。
手持激光焊的危害主要有激光辐射、激光漫反射、烟尘、高温飞溅等。其中眼睛和皮肤 是人体最易收到激光伤害的,主要损伤视网膜、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同时,皮肤的暴露也会被灼伤,严重的甚至细胞异变。焊接时还会产生大量重金属微粒及有害气体,需要注意防护。
图源网络,联系侵删
激光束击中可燃物可能引发火灾 ,特别是在存在油漆、油脂等易燃物的场景中,风险更为突出。
针对手持激光焊的多元危害,需要建立"个体 - 区域 - 系统"三级防护体系,根据场景风险等级科学选用防护产品。
图源网络,联系侵删
激光防护眼镜作为第一道防线,必须严格匹配激光的波长和功率特性,这是所有操作场景的强制要求。此外,激光护目镜还应具备抗冲击性能,防止飞溅物损伤眼部。
当使用功率过高时,需穿戴高等级的专业激光防护服及激光防护手套,同时佩戴好激光护目镜、激光防护面罩。低功率作业时可简化为护目镜+手套+长袖工作服。
防护帘、防护屏适用于需要划分安全区域的场景,尤其是多人共处的车间环境中。当激光功率高,或操作区域复杂混乱、无法与非操作人员完全隔离时,必须进行区域防护的设置。
安全间是最高级别的防护设施,适用于以下高风险场景:使用功率较高的手持激光焊设备;每日连续操作时间超过4小时;或焊接材料剧毒元素。激光安全间可设置联锁系统,智能控制设备及操作,提升作业安全性。
手持激光焊的安全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设备等级、作业场景和材料特性进行科学设计。从选择正确的防护眼镜到建立完整的智能安全间,每一项措施都有其严格的适用条件和技术标准。
通过设备、硬件防护、规范操作和持续培训,才能实现高效生产与人员安全的双重目标。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下一篇:央行出手:10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