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忻州农商银行东街支行进行安防演练,我不仅亲历了从“险情识别”到“应急处置”的全流程,更对银行安防工作的“实战意义”有了全新认知。
一、安全意识从“被动知晓”转为“主动警觉”。此前我对安防的理解多停留在“熟记制度”层面,而本次模拟“持械人员闯入网点”场景时,真实的紧张感让我意识到:安防不是“纸上流程”,而是关乎员工与客户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当演练中“歹徒”试图冲撞柜台时,能第一时间按下桌下隐蔽警报器,并按照流程引导周边客户蹲伏避险——这种反应不再是刻意回忆制度,而是源于对“危险信号”的主动警觉。这也让我明白,日常工作中多留意异常人员(如长时间徘徊、反复观察现金区)、多检查安防设备(如警报器是否灵敏),才是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二、应急技能从“理论了解”变为“实操掌握”。演练前我虽知道“防暴盾、钢叉”的用途,但从未实际操作过。本次演练中,在保安同事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正确握持防暴盾阻挡冲击、用钢叉限制“歹徒”行动范围,还掌握了灭火器“提、拔、握、压”的使用步骤,在模拟“电气短路起火”场景中,成功扑灭初期火情。更重要的是,我明确了“客户优先”的处置原则:疏散时优先引导老人、儿童走安全出口,同时提醒客户携带随身物品,既避免了混乱,也减少了客户恐慌。这些实操技能,让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多了一份“底气”。
三、深刻体会“团队协作”是安防核心。安防处置绝非“单人能完成”。演练中,我们按分工形成“处置闭环”:大堂经理负责疏散客户,柜员锁闭现金尾箱并触发警报,保安负责现场拦截,后勤人员联系公安——作为柜员,在锁箱时发现同事的尾箱钥匙卡顿,立即递上备用钥匙,确保所有现金安全封存。整个过程没有拖延、没有混乱,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且能主动补位。这让我意识到,银行安防的“战斗力”,来自于团队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与高效联动,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可能影响处置效果。
四、正视不足,明确后续提升方向。演练也暴露了我的不足:一是对“客户安抚话术”不够熟练,有客户因紧张询问“会不会有危险”,我未能快速给出清晰回应;二是对网点应急通道的细节不熟悉,引导客户时差点走错备用出口。后续我会主动学习安防场景下的沟通技巧,比如用“请放心,我们已联系公安,很快会处理”稳定客户情绪;同时利用班前时间多熟悉应急通道位置、检查出口标识是否清晰,确保下次遇到情况时能更从容。
这次安防演练,不仅是一次能力提升,更是一次责任教育。作为农商银行的一员,我们守护的不仅是银行的财产,更是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未来我会把演练中的收获融入日常,以更严谨的态度落实安防要求,用实际行动筑牢网点的安全防线。
图文:侯亚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