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发改委推出全省各地各部门今年第二批31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其中包括福州市3个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1:
构建“产才融合”生态圈
福州市近年来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推动形成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精准引育人才队伍方面,福州市立足“一区、一廊、二园、多点”的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已吸引34个海外科研团队人才落户。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与福州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战略合作,联合463家企业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
政策支持方面,构建“1+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专项措施,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一事一议”最高给予千万元资金支持。
为构建产才融合生态,以福州新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走廊建设为引领,福州高标准建设软件园、东南汽车城等“五大城”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取布局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
典型经验2:
创立商会纠纷调解联盟机制
福州市民营经济活跃,经营主体超150万户。福州创新打造“商和榕城”商会纠纷调解联盟机制,绘就涉企纠纷协同治理新格局,护航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机制构建方面,首创“1+9+N”开放式联盟模式,以福州中院为总倡议单位,实体平台依托“亲清法企会商厅”,吸纳了18家商协会成员;创新“2+2”运行模式,建立调解员与营商环境法治观察员“双库合一”机制,通过人大代表、企业家、行业专家等资源力量,提升解纷效能;创设“法院—商会”精准委派渠道,形成“专业+行业”双轮驱动调解模式;建立“法官指导+商会调解+民事调解书”解纷机制,实现调解协议审核前置,调解员同时是协助执行员,确保执调对接。
典型经验3:
架设金融司法“链式供给”
福州市创新打造金融司法“链式供给”体系,通过成立数字金融审执中心,构建“调立审执破”一体化的金融纠纷化解新格局。
该中心开发福州数字金融解纷云平台,创新异步审理模式,实现诉讼服务不打烊;通过要素式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批量处理系列案件,大幅提升审判效率;平台对案件进展进行数字化画像,使各环节状态一目了然,立案审查、财产查控等节点任务可批量完成;纠纷化解前端,运用全网批量呼叫、失联修复等智慧化手段破解“找人难”问题,通过在线调解实现纠纷随时可解。
该中心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多元化解体系:线上线下的联合调解、特邀调解等模式与法院审判执行系统数据互通,形成开放格局;集中六城区法院金融审执职能,组建专业化团队,采用“示范裁判+专业调解+判决兜底”的全链条纠纷化解模式,形成矛盾纠纷治理闭环,营造一流法治化金融营商环境。(记者 赵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