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8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全员防灾减灾意识。
作为能源电力安全的重要保障,国网江西电力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从监测预警、电网补强、应急处置等多维度发力,持续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加强监测预警,下好防灾“先手棋”
2月18日,国网江西电力与江西省气象局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构建"电力+气象"示范场景。2025年入汛以来,该公司通过"电网一张图"系统融合气象预警,提早部署防范,并精准定位故障区域,为打赢多轮强对流天气“攻坚战”争取到了工作主动。同时,该公司还与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江西省地震局等部门深化合作,部署电力地震灾害预警应用。
防灾减灾应以预防为主。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政企协作和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
在国网江西电力输电全景智能管控中心,“空天地”立体防控体系整合11颗卫星遥感数据、4.6万套可视化装置和1426台无人机数据,实现数万公里输电线路全天候监测、主动预警。以山火预警为例,该公司通过“AI初筛-人工复核-智能派单”机制,准确率达92%,应急处置时长缩短40%。
如今,可视化监测装置、无人机、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江西电网生产一线,作为重要的辅助力量,帮助电网员工以更高效、更精确、更可靠的方式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实施精准改造,提升电网“硬实力”
线路路径从山下搬至半山腰;横担较普通的宽度增加15毫米并设置撑铁;拉棒埋深增加1.8米,拉线数量增加1倍;平均档距缩短20米,平均耐张段长度缩短一半……这是湘东区白竺乡10千伏上村线黄岗支线在去年冰灾改造中采取的差异化设计的一个缩影。2024年初,萍乡地区遭受一场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侵袭。冰灾过后,国网江西电力下拨上亿元资金支持萍乡抗冰改造。白竺乡等偏远乡镇的配电网的抗灾能力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差异化设计、优化改造的理念贯穿于电网设计、建设、改造、运维的各领域全过程。国网江西电力针对江西自然灾害特点,动态修编各类灾害分布图,持续完善电网设备防灾技术标准,坚持防改结合综合治理。针对新建线路,优化路径选择,尽量避开高海拔区、易覆冰区、微气象区和易雨水冲刷区;针对在运线路,部署开展抗灾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围绕抗冰、防风、防雷、防汛和防台等落实系列补强加固措施,切实从源头上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国网江西电力累计投资17.9亿元,改造易覆冰区段输电线路179条、2259公里。2022年以来,完成3384条10千伏线路防雷专项改造,雷击跳闸率逐年下降。“十四五”期间,江西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配网网架结构至2024年底达到华中地区领先水平,10千伏线路联络率、“N-1”通过率分别提升至92.2%、83.2%,较2022年底提升14.9个、11.2个百分点,为电网防灾抗灾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应急体系,提升处突“战斗力”
5月9日上午9时46分,国网江西柘林水电厂开展大坝运行安全实战应急演练。演练以“A厂拦污排钢漂失控”为模拟场景,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与多部门协同处置能力。7分钟内,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启动,应急抢险队驾驶冲锋舟迅速抵达现场,联合主坝支援人员,精准完成失控钢漂的牵引固定及周边隐患检查。这是国网江西电力2025年防汛保供应急演练的一个场景。
应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网江西电力从组织体系、技术体系、队伍建设、物资装备四个方面发力,建立“1+28”应急预案体系,实现省市两级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保障应急装备配置,加强省市两级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建设,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标准化模块操练……一系列措施综合着力,持续提升了突发事件快速高效的处置能力。
2025年5月,国网江西电力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出台《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和6个子方案,部署强化应急预案、机制、力量、保障、支撑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应急抢险工作向“常态化防灾减灾+非常态抢险救灾”转变。
从“被动抢险”到“主动防御”,从“各自为战”为“联防联控”,国网江西电力以实际行动不断织密电网防灾抗灾防护网,正以高水平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彭海燕、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