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第一代海军飞行员们为国家的海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精神和血脉代代相传。如今,他们的后人怀着深深的敬意与感恩,将家族的族谱慷慨捐赠。这份族谱承载着先辈们的荣光与奋斗,是家族历史的珍贵见证。它不仅让后人铭记先辈的功绩,更激励着新一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海军精神,为国家的海洋事业不懈努力。这一捐赠行为,如同点亮了一盏明灯,将先辈的精神之光永远照耀在后人前行的道路上。
12日,中国第一代海军飞行员、福州船政局航空员陈泰耀的后人杨思慈来到船政寻根,并向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捐赠了一本陈氏族谱。
杨思慈展示陈氏族谱。
陈泰耀,字牖民,号搏九,福建省闽县马尾镇(今福州市马尾区)罗星村人。他的一生与中国早期航空事业紧密相连。
1915年2月28日,陈泰耀毕业于南京海军雷电学校第一届无线电班,后转入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第二期学习飞行技术,于1917年毕业。同年,福州船政局设立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在船厂西边设立飞机制造工程处,制造水上飞机。陈泰耀被任命为马尾海军飞机制造处技师,投身于水上飞机的制造工作。
1921年1月,陈泰耀被派遣到福州船政局飞机制造工程处担任航空驾驶员。他参与“甲型二号”和“甲型三号”水上飞机试飞,并成功完成任务。1921年冬,陈泰耀调北京南苑航空教练所任中校飞行教官,继续为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人才。
杨思慈此次捐赠的陈氏族谱,详细记录了陈泰耀及其家族的生平事迹,是研究中国早期航空历史和船政文化的重要资料。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对杨思慈的捐赠表示感谢,并为其颁发了捐赠证书。(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吴丹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