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已进入流感高发季,我市疫情正呈快速上升态势,其中甲型H3N2为绝对主流毒株,传染性极强!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中小学因人员密集、接触频繁,已成为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未来一个月流感活动将持续活跃,这份专为师生及家长定制的校园防控指南,务必重点关注!
PART.01
流感≠普通感冒!
症状要精准识别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当前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因人群免疫屏障较弱,易在校园传播。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症状更重、影响更大,核心区别如下:
01
流感典型症状:突发39~40℃高热伴畏寒,持续2-3天;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部分学生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易误判。
02
普通感冒特点:低热为主,全身症状轻,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为主,3-5天自愈,基本不影响上课。
03
危险信号:持续高热超3天、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可能引发肺炎,需立即就医。
PART.02
校园传播"三大路径"
这些场景最危险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在校园扩散,密闭密集场所(如教室、食堂、宿舍、校车等通风差、接触频繁场所)风险最高:
01
飞沫传播:课堂咳嗽喷嚏未遮挡、课间近距离交谈,是校园最主要传播方式。
02
接触传播:课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易染病毒,低年级学生手部卫生意识弱,风险更高。
03
气溶胶传播:密闭课堂、冬季空调房内,病毒可长时间悬浮传播。
戴口罩
勤洗手
常通风
不聚集
PART.03
校-家-生联动防控
四步筑牢安全网
校园防控需校-家-生三方联动,形成闭环管理:
01
学校防控:落实“早发现、早处置”核心机制
严格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和缺勤追踪,发现发热(≥38℃)伴咳嗽咽痛者立即接回。班级单日新发病例≥5例或现症达30%,建议停课4天并上报。
科学通风消毒: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课桌椅等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例班级用1000mg/L。
减少聚集:暂停大型集会,食堂错峰就餐。
02
学生防护:养成三个“卫生习惯”
规范洗手:饭前便后用七步洗手法,无条件时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
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
个人防护:密闭场所戴医用外科口罩,不与发热同学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
03
家庭防护:守住“复课关‘和’免疫关”
主动接种疫苗:疫苗对H3N2匹配度高,6月龄以上均可接种,慢性病学生优先。
规范居家管理:孩子患病立即居家,复课需满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48小时。居家通风消毒,与家人分餐。
增强免疫力:保证8-10小时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避免熬夜。
04
应急处置:出现疫情这样做
学校发现聚集性病例需配合疾控调查;家长带娃就医时需告知班级患病情况。奥司他韦等药物对H3N2敏感,早期服用可缩短病程。
(来源:陇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