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构建事心双解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体系,设10亿应急救助金
创始人
2025-11-24 13:43:42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出“七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改革创新,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系列报道,第七期聚焦全省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体系建设成果,探访“努力在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上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

近年来,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通过深化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理工作联动、加强应急救助和法律心理服务等举措,明确构建“事心双解”的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体系,实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能力和韧性显著增强的发展。全省设立10亿元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3549个“老班长工作室”、293个法律服务联络点和1159个心理服务咨询室。

依托五级服务体系

筑牢权益保障主阵地

“服务站不仅帮我们追回首期30万元,更让我们感受到‘组织永远在身后’的底气!”2025年3月19日下午,两名退役军人邓伟民、林楚清为表感激向深圳市龙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送来一面锦旗。

原来,他们将物业出租给某酒店经营者,因经营问题被拖欠租金累计140余万元,历时三年未解决。

“服务站同志说,维护权益不是添麻烦,而是组织的责任!”2025年1月,老兵们向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递交了求助申请。

龙华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联动精准发力,联合司法所、律师团队等组建专项组,创新运用“思政引领+精准服务”模式,最终成功化解了这宗拖欠退役军人三年之久的租金纠纷。

这起事件的成功化解,正是广东筑牢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主阵地”的生动体现。

据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全省已建成从省到村的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7977个,配备专兼职服务队伍超5万人。这张密集的服务网络确保退役军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反映诉求、获得帮助。

服务体系只是基础,如何让其高效运转才是关键。广东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细则》《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分层级明确服务中心(站)“干什么、怎么干”等关键问题,让这张网不仅“铺得开”,更能“转得活、管得好”,切实筑牢广东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主阵地。

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精准帮扶辖区困难老兵。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广东依托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点持续开展“大走访”活动,宣传优抚政策,深入了解退役军人生活、思想、就业、医疗等实际困难,精准对接帮扶资源。

广东着力构建退役军人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完善“走访—建档—解决—回访”闭环服务流程,推动问题解决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变,不断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设立10亿元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

精准送达“救命钱”

“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了下来。”回想起2023年的那场大病,江门开平市的退役军人何叔仍心有余悸。他突发脑中风,医疗花费逾20万元,家庭瞬间陷入困境。

江门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在三天内完成所有申请资料,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仅用半个月时间,10万元的省应急救助资金就送到了何叔手上。

“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伸出了援手,这笔救助金不仅挽救了我的生命,更让我感受到作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与何叔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揭阳市的退役军人吴先生。

2024年底,吴先生确诊“主动脉夹层A型”疾病,高昂的手术费让家庭不堪重负。当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帮扶机制,8.41万元救助金快速获批,有效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退役军人应急救助与精准救助难题,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于2019年设立了规模10亿元的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这一全国首创举措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坚实的“避风港”。

从肇庆为鱼塘被洪水冲毁的退役军人申请1万元救助,到湛江为车祸重伤的退役军人提供1万元保障……一笔笔“救命钱”精准送达到超1万名退役军人家庭的手中。

据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与权益维护处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7月31日,全省累计发放退役军人应急救助金超2.55亿元,惠及10491人,为一批陷入困境的老兵送去关怀与帮助。

广东开发并上线运行应急救助申请系统,实现全流程线上闭环运行,资金直接拨付到申请人账户,确保公开透明。系统还能通过大数据筛选,主动发现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退役军人,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据统计,自救助基金发放以来,广东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获赠锦旗2000余面、感谢信150余封,得到社会面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

设立3549个“老班长工作室”

打通退役军人权益维护“最后一公里”

“当兵的人,脱下军装也是兵!倾听每一声诉求,像当年站岗放哨一样,为战友们守护法律防线,维护合法权益。”李泉龙说。

2025年4月,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服务模式,挂牌成立全市首家“律师老班长工作室”——“李泉龙律师老班长工作室”,以“老兵帮老兵、法律护权益”为宗旨,以“尊崇军人、依法维权”为核心,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退役军人及家属提供“零距离、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切实打通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工作室的三大任务被形象地比喻:倾听老兵诉求,像“哨兵”放哨一样为战友们守护法律防线;调解纠纷,用法律“工兵锹”挖开堵点;做好宣传,将政策法律翻译成“老兵听得懂的语言”。

像江门一样积极面向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还有很多。

早在2020年,中山市三角镇就成立了“老兵调解室”,梁添福、梁叶棠、黄桂祥从“老班长”变身调解能手,积极当好老兵沟通的桥梁,为老兵们的权益奔走在一线,被誉为“老兵知心人”。

在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立新社区,“老班长工作室”成员化身“政策宣讲员”,向老兵们细致解读退役军人应急救助金政策,并承诺“有需必应、全力帮扶”。

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红棉老兵”吴总记(右一)参与来访接待、矛盾调解工作。通讯员供图

在广东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中,“老班长”成为权益维护一线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他们用战友的情感共鸣和信任关系,为基层善治注入正能量。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 “老班长工作室”3549个,7200余名“老班长”进驻工作室,倾听退役军人的诉求,发挥“来访接待员、矛盾调解员、法律宣传员、政策引导员”的“四员”作用,奋战在基层治理的“新战场”。

建法律援助工作室、司法拥军工作室

打造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持续深化司法援助工作,加强部门协作,会同法院、司法局等机关用“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例如,广州市司法局与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在市退役军人来访接待大厅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室,招募业务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的法律援助律师驻场值班,每周定期为有需求的军人军属提供无偿的现场法律咨询服务。

汕头市成立“司法拥军工作室”,开通诉讼绿色通道,对涉军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保障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公正高效实现。对符合条件且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退役军人,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法院协同落实司法救助。

佛山市南海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体系,为退役军人提供涵盖法律咨询、援助、调解等方面的服务。

东莞、揭阳、珠海、韶关等市法律援助机构设立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室),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服务。

目前,全省各级设立法律服务联络点293个,倾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实体服务平台,切实织牢退役军人权益维护网。

全省设心理服务咨询室1159个

致力于实现“事心双解”效果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不仅要注重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关注心理健康,真正实现‘事心双解’。”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与权益维护处负责人说。

2023年,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事心双解”的权益保障体系,实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能力和韧性显著增强的发展,并提出深化矛盾问题排查化解、推进社会治理工作联动、加强应急救助和法律心理服务等3项具体任务。

佛山市打造的“南海老班长‘心灵家园’”服务项目,借助南海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围绕“心灵家园”心理咨询室、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及退役军人荣誉室三大载体,为全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成立至今,该项目共开展心理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约80次,为90余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作为广州市首个区级退役军人心理服务平台,天河区退役军人心理服务工作站从心态调整、社会适应、健康教育、社会融入等方面为辖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以增强退役军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团队80%的心理工作者都有着军队相关经历,我们深知退役老兵、军属们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平台负责人王允个也是一名退役女兵。

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重点打造的“惠心驿站”项目迅速推进,仅用一年便实现了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构建起由1家市级、7家县(区)级和77家乡镇(街道)级站点组成的三级心理服务网络。

驿站将心理服务融入常态化走访慰问工作,抓住征兵时、退役前、退役后等关键节点,提供从应征入伍、服役关怀到退役安置、就业创业、优待抚恤全过程的心理陪伴,做好知识宣传、适应性培训、情绪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

据统计,目前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共建立心理服务咨询室1159个,开展心理健康活动5727场次,提供心理服务3.5万人次。

从扎根社区的“老班长工作室”到全国首创的10亿元应急救助基金;从五级实体服务网络,到“法”与“心”并重的专业支持,广东用系统化思维和有温度的政策,为退役军人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全周期的权益保障体系。

这不仅是对退役军人的尊崇与关怀,更是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深远投资。广东的探索实践证明,只有既解决实际困难,又解开思想疙瘩,才能真正实现“事心双解”,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全社会的尊崇和温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迸发更大的退役军人正能量。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吴笋林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赵青 杨伽 吴笋林 叶孜文 卢婉珊

设计:张许君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普东消防取得一种消防泡沫液...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普东特种消防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消防泡沫液平衡阀”的专利,授权...
又见“驴友”被追缴救援费,乐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一次任性的登山之旅,不仅酿成了一场悲剧,还惹出了一堆“麻烦”。 9...
金洞消防: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杜颖 刘良建)为切实提升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11...
全省首例!双倍希望!“90后”...   全省首例“一供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在榕完成,“90后”小伙为双胞胎送去“生命种子”!
福建中南部沿海海区有大风!今天... 未来三天 福建继续维持晴朗干燥模式 全省以多云天气为主 空气干燥,生活中要做好保湿补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