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浪潮奔涌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侵蚀社会肌体、威胁民众财产安全的“毒瘤”。作为金融服务的前沿阵地,银行网点是阻截诈骗资金流出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反诈形势,工行江苏分行坚决扛起国有大行的政治责任与社会担当,行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电诈防控工作,并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动形成内部横向配合、条线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在此基础上,以安全保卫部为电诈防控专班牵头,对内强化跨部门协同,对外深化与公安机关、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等监管机构的联动,全面立足“宣传、防范、打击、管控、培训”五大基础,构建起一套“前端防控、智能监测、精准宣传、制度保障、模型优化”五位一体的电信网络诈骗与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新格局,在基层网点实战中成效显著,成功拦截多起重大诈骗案件,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工行基层网点柜员“火眼金睛”,耐心和专业阻断诈骗,守住老人养老钱。
一、 建立机制,强化联动: 筑牢前端防控“桥头堡”
应对电信诈骗,关键在于“快”和“早”。工行江苏分行深刻认识到,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升级客户服务体验,是提升防控效能的核心。为此,分行行领导积极协调,指示分行专班全力出击,积极推动警银合作机制创新。在江苏省公安厅、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辖推进警银联动机制试点,聚焦涉诈账户通过银行柜台取现这一风险环节,联合个人金融、运营管理等部门,共同制定了《江苏分行警银联动打击治理涉诈账户银行柜台取款工作机制》。
该机制创新性地将风险研判与管控节点大幅前移至业务预约环节,形成了“预约时提前甄别—网点可疑情况即时联动—公安机关主导核实”的全流程闭环。这意味着,当客户预约大额取现时,网点即可启动相关风险研判程序,对可疑账户实现“早识别、早预警”。同时,分行还配套制定了细致的客户情绪疏导预案和标准化争议处理话术,确保在严格执行风险管控的同时,能够有效化解现场纠纷,维护正常金融秩序。这一系列举措实施以来,工行江苏分行实现了风险防控与客户服务的平衡,筑牢了网点前端的第一道坚实屏障。
二、 科技赋能,精准狙击:打造智能监测“千里眼”
在数字时代,反诈斗争亦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工行江苏分行坚决贯彻工总行“科技防御—机制创新—生态共建”的治理理念,专班主导并承担了“断卡”平台V3.0项目在江苏省内的独家试点研发重任。这是一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攻坚——江苏分行联合江苏省公安厅、人行江苏分行、总行成都研发中心,组建了精锐的攻坚团队。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团队需要攻克监管数据T+0准实时传输的效率瓶颈,解决黄金交易、大型商超等场景产生的海量数据抓取难题,并反复优化算法模型,在精准识别与广泛覆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该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涉诈风险监测体系,涵盖个人账户、对公账户、APP远程操作(远桌)、IP/Mac地址、声纹识别以及大额取现等多个维度,并特别新增了针对商超、黄金交易等易受害场景的保护模型。其中,大额取现、商超、黄金涉诈模型投产仅一个半月,为1500余名受害人拦截、挽回近3500余万元被骗资金。
典型案例一:模型显威,2小时拦截常州客户被骗资金
近日,该系统模型发现常州一用户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7笔异常取现交易,与电诈特征高度重合,系统迅速触发预警,相关信息在2小时内即精准联动推送至江苏省公安厅反诈总队。几乎同时,泰兴客户成某的一笔关键可疑交易也在当日下午4时被系统甄别并联动推送公安部门。依托该模型的精准指引与警银的快速响应,两起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成功拦截在资金损失发生前,此举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联合通报表扬。
科技,正成为工行江苏分行识别风险、精准狙击犯罪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三、 创新宣传,夯实基础:提升基层网点“战斗力”
再先进的系统也需要人来操作,再完善的机制也需要基层有效执行。工行江苏分行深知,提升一线员工的识诈、防诈、反诈能力是工作的基石。分行专班聚焦大额取现等高危业务,结合江苏省公安厅提供的风险特征指导意见,动态调整排查表指标,并创新宣传培训形式。
其中,组织制作的《警银联动涉诈账户柜面排查机制简述》教学视频,借助“网点直通车”这一直达基层的渠道,在全辖网点每日晨会进行常态化多媒体播放,确保了反诈要点100%传递至每一位临柜人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这种化繁为简、直观生动的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员工对涉诈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分行协助各市分行因地制宜制定联防联控策略,打造警银联动落地机制,确保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网点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及时获得警力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宣导与演练,全辖网点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堵截诈骗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二:基层网点柜员“火眼金睛”,老人百万元资金两度遇险,耐心与专业阻断诈骗
10月29日,工行淮安涟水城北支行接待了一位心急如焚的张阿姨。她手持两张未到期大额存单,坚持要提前支取超百万元资金转账,称“家中急用”。理财经理敏锐察觉到提前支取将导致客户巨额利息损失,并存在涉诈风险。通过专业测算与真诚沟通,张阿姨意识到提前支取不划算,最终接受了网点的建议,放弃了支取存单的想法,暂时离开了网点,初步劝阻成功。然而半小时后,张阿姨再度返回,称已筹集80万元活期存款,并坚持要向一个“刚加3天的微信好友”指定的个人账户转账,用于“紧急医疗款”。个人收款方、刚认识的微信好友、含糊的“家人紧急医疗”这三个异常点立刻触动了网点运营主管的警觉神经,这与上级行前期下发的医疗诈骗特征高度吻合。“阿姨,这钱咱不能急着汇!正规医院不会用私人账户收款,咱得核实清楚啊。”网点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边安抚张阿姨并将其引导至理财室耐心沟通,一边立即联动公安部门。反诈中心确认收款方账号系诈骗团伙常用账户。在反诈中心民警与网点工作人员层层剖析下,“加急看病”骗局的漏洞逐一暴露,老人终于醒悟,保住了这笔至关重要的养老钱。张阿姨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你们,保住了我们的养老钱!”
四、 完善制度,压实责任:织密全渠道管控“防护网”
制度是长效工作的保障。在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行江苏分行安保部积极履行反诈专班办公室职责,系统梳理各类诈骗案例,编制了《江苏分行电信诈骗典型案例汇编与风险提示》(2025年第一期),构建起“案例复盘—风险查摆—闭环整改—机制落地”的全流程管理链条,将反诈工作从操作层面提升至全行战略高度。
为解决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问题,分行个金部牵头,精心制定了“柜面反诈明白纸”,针对柜面大额取现、大额转账等高风险业务,以及账户提额、白名单管理、风险账户解控等关键环节,明确了清晰、可操作的处置规则,确保一线员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准”。
围绕业务操作合规性、宣传教育覆盖面、人员履职能力、警银联动处置效率、应急响应速度等核心维度,分行建立了严格的专项检查与“检查—整改—追责”闭环管理机制,持续压实各环节、各渠道的管控责任,全力推进涉诈涉案金额与账户数量的“双降”目标。
典型案例三:跨时区协作,常州新区支行助力企业挽回63万欧元损失
2024年12月,常州某企业通过工行网银向境外支付了一笔63万欧元的预付货款,手续齐全。次日,该企业惊觉可能遭遇诈骗,立即向工行发出紧急召回申请。常州新区支行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联系交易对手进行报警处理。柜面人员紧急联动分行核算中心,获悉可通过发送紧急召回报文尝试拦截。自12月20日起,该行连续向境外收款行发送多笔标注“涉诈”的紧急止付报文。考虑到与英国银行的时差,还积极通过境外同事渠道寻求协助,通知收款行尽快冻结资金。经过近两个月的持续努力和多轮沟通,甚至在境外银行要求提供免责声明时也能快速响应联动,最终于2025年2月10日成功将63万欧元涉诈资金全额追回,为该企业避免了巨额经济损失。
典型案例四:三顾网点执意汇款,警银耐心守住六旬老人百万资产
2025年7月17日,年近六旬的朱女士来到常州金色新城支行,急切要求将100万元资金汇往新疆某偏远地区单位账户,声称用于“理财投资”,并不断催促。柜员发现收款单位名称与开户行所在地存在明显矛盾,存在被诈骗风险,立即联动属地公安部门。在钟楼区怀德桥派出所民警耐心劝阻下,客户暂时离开。然而7月21日上午,朱女士态度更为坚决地再次要求汇款,反诈中心协助对其账户进行了保护性止付。当日下午,老人第三次来到网点,执念未消。网点员工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耐心与礼貌,温言安抚,同时警方紧急联系其女儿赶到现场。在亲情感化与专业解释的双重作用下,老人最终放弃了汇款,避免了百万元资金的损失。
典型案例五:巧识“朋友借款”骗局,成功劝阻260万元取现
2025年11月5日,一位客户电话预约次日取现260万元,理由是“朋友盖房子借款”。南京奥体支行主管在预约环节即进行了防诈安全提示,但客户并未听劝。11月6日,客户携行李箱如约而至。网点人员发现涉诈风险后联动属地公安部门,同步结合典型电诈案例再次耐心宣讲,客户情绪激动,并拒绝配合随后赶到的警察调查。面对重重压力,警银双方紧密配合,持续劝导,客户最终放弃取现离开。出于高度负责的态度,警方要求持续跟踪。当日下午4时许,建邺区反诈中心反馈确认该客户正遭遇电信诈骗。正是网点员工的坚持与警方的尽责,守护住了这高达260万元的财产安全。
初心为民,久久为功。从精准的科技模型预警,到基层网点的火眼金睛;从高效的警银联动机制,到细致入微的客户劝导;从完善的内控制度建设,到持续创新的宣传培训——工行江苏分行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将反诈防骗的铜墙铁壁构筑在金融服务的最前沿。一个个成功的拦截案例,不仅是分行电诈风险防控能力的体现,更是其践行金融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守护百姓“钱袋子”没有终点,工行江苏分行表示,将继续深化“资金链”治理,不断升级防控体系,为维护区域金融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