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金4银5铜,金牌奖牌数均居全省首位!
福州收获全运会历史最佳成绩
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摘得10金4银5铜,这是福州市体育健儿以卓越的竞技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书写的荣誉,也是福州市在全运会上创下的历史最佳成绩。福州健儿夺得的金牌数、奖牌总数均位列福建省首位,为福建代表团实现历史性突破作出突出贡献。
李发彬夺冠。记者 陈君沂 摄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上,既有李发彬、李雯雯等奥运冠军的压阵担当,更有檀儒凯、焦恩祺、施嘉颖等小将敢闯敢试的拓荒勇气。这是福州健儿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体育精神的不懈追求,也是福州市竞技体育体系持续优化的生动体现。
新老携手 赛场逐梦
南海潮涌,湾区筑梦。第十五届全运会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举行,福州运动员以老将坚守与新锐突围交相辉映的昂扬姿态,在武术、击剑、羽毛球、射击、田径、举重等多个赛场掀起“闽旋风”。
陈惠颖在女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项目南棍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第六次出战全运会的沙排名将薛晨,与队友携手为福建赢得了首枚全运会女子沙排金牌;五次踏上全运征程的“大满贯”得主陈惠颖,用一块金牌延续了福建在全运会武术套路女子南拳南刀南棍全能项目上的四连冠; 一句“只想为中国举重再多扛一点”,道出了李雯雯的责任感,她带着伤病坚持到比赛的最后一刻,摘得银牌;奥运冠军李发彬成功卫冕举重男子61公斤级冠军,实现全运会三连冠,他那经典的“金鸡独立”背后,是“只要福建需要我,我必上”的担当。
老将如炬,以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心态,为团队注入定力,照亮了后来者的路。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小将崭露头角,展现出接棒的勇气与实力。
福州3名运动员何锦櫶、林雨薇、肖远鹏和队友葛曼棋夺得田径4×100米混合接力冠军。记者 陈君沂 摄
2006年出生的海岸赛艇小将檀儒凯,在男子单人双桨比赛中劈波斩浪,斩获一枚金牌,他的胜利宣言是“希望以后能在更多比赛中为国争光”。射击场上,21岁的苏连博凡在男子25米手枪速射个人赛的终极对决中沉着冷静,一枪定乾坤,夺得金牌。田径跑道上,林雨薇、肖远鹏、何锦櫶与队友合力拿下4×100米混合接力金牌,虽然何锦櫶在男子100米决赛中留下遗憾,但他“后面还有男子接力项目,我会和队友们全力以赴”的决心,同样展现了年轻运动员的拼劲与潜力。
实现突破 超越期待
正是这种传承与拼搏的力量,推动着福州运动健儿在本届全运会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和“时隔多年”。
10月13日,苏连博凡在男子25米手枪速射个人赛中夺金,这是福建省时隔20年再次夺得全运会射击项目金牌,也带来了“开门红”。福州运动员兰天辰获得马拉松游泳男子10公里项目铜牌,这是福建省首次夺得该项目奖牌。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二十六岁的翁泓阳以2比0夺得冠军,这是福建省时隔12年再次夺得全运会该项目金牌。崔彰喻获得跳水男子个人全能铜牌,这是时隔12年,福建省再次获得全运会跳水男子个人全能项目奖牌。随着林声同时斩获击剑重剑女子个人赛金牌和女子团体金牌,福建省重剑团体实现全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罗杰乘、姚梓旋手里握着的乒乓球18岁以下混合双打银牌,成为福建乒乓球在全运会混双项目上的最好成绩;福州运动员梁桂倩、叶佳婧所在的福建女排拿下一枚铜牌,这是福建女排等待了38年的全运奖牌;林日东、王功杰所在的福建男排以银牌创造了福建男排时隔42年的历史最佳战绩……
当这些“零的突破”和“时隔多年”变成常态,福州体育收到了全运会历史最佳成绩单:10金4银5铜,金牌数全省第一,奖牌总数全省第一,获得金牌、银牌、铜牌、总奖牌人数全省第一。参赛规模与奖牌贡献率也实现双提升——本届全运会,福州市共有112名运动员获得决赛席位,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较上届增加20人。
精心育苗 屡获佳绩
卓越的比赛成绩,源于坚实的人才基础。福州市竞技体育能实现历史性突破,与近年来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
全市体育系统秉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先后出台了《福州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福州市“市队校办”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实施细则》等文件,将打造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构建“一条龙”培养体系、探索“市队校办”模式等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加强体校、体工队与中小学的合作,组织优秀教练员进入校园指导训练,协助建立校运动队。
同时,引导县(市)区开展19个体教深度融合项目,助力“一校一队”建设,并深化了水上、男排、手球、足球等项目的市县(区)联办,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福州通过完善市、县、校三级纵向和高中、初中、小学三级横向的赛事选拔体系,年均举办少年儿童体育赛事30场以上,参赛规模超万人,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选材的良好氛围。
目前,福州市共有市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项目39个、市级重点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92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74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64所,数量为全省之最。
福州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在2025年福建省各项青少年锦标赛中斩获23枚金牌,连续三年蝉联全省榜首,这为在全运会取得佳绩奠定了无比坚实的人才基础。
体育强市 开启新篇
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备战参赛过程,也是对福州市竞技体育保障能力的一次锤炼和提升。以全运会为契机,展望“十五五”,福州市正在系统谋划新一轮的竞技体育发展。
一方面,深入实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提升工程”“短板项目振兴工程”和“后备人才培养春苗工程”,旨在巩固田径、武术、举重、游泳等传统优势项目,突破击剑、羽毛球等潜力项目,并积极推进海岸赛艇等新兴项目的发展。
另一方面,全力备战2026年省运会、2027年亚运会、2028年奥运会以及2029年全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全面提升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科研和后勤保障质量,目标是逐步构建一个人才结构合理、储备充足、梯队建设完备的竞技体育备战体系。
福州市竞技体育的发展蓝图已然绘就,通过持续创新体教融合、体企联合等多元机制,强化青少年体育根基,开展体育运动特色县、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体育传统校“三个创建”活动。
第十五届全运会的辉煌已成过往,这份荣光也属于每日在训练场上流泪流汗的孩子,属于闽江畔每一个被冠军故事激励的少年。它所激发的斗志和积累的经验,正转化为福州体育人迈向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福州竞技体育必将在未来的赛场上继续奋勇争先,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福州力量。(记者 陈君沂)
上一篇:多地民兵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提升应急处置和精准保障能力
下一篇:中餐“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