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人才福州月”活动深入推进的关键节点,“英雄福州城,血性福州人 ——《吴石遗墨》分享会”在三坊七巷友朋文化・榕书院温情启幕。高校学者、青年人才、青年诗人、本土作家、高层次技术人才齐聚坊巷,追寻福州籍革命烈士吴石将军的英雄足迹,让“忠诚担当、家国情怀”的红色基因,成为滋养新时代榕城人才成长的“精神养分”。
活动现场。
“吴石将军是福州人才‘心怀故土、勇担使命’的精神标杆。”活动现场,《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老师,手持由他策划出版的《吴石遗墨》书籍走上讲台。
一封家书藏着“家国大我”的精神密码。“这封写于1948年的家书,是吴石将军写给家人的报平安信,字里行间没提一句个人安危,却反复叮嘱‘福州乃吾乡,若有需,当尽绵薄’。”郑立指着书籍中一封信笺上的字迹,揭秘吴石将军的“三重精神密码”:抉择之勇,在人生关键路口始终以“家国”为先,即便身陷险境仍坚守革命信仰;文脉之厚,遗墨中留存的《忆榕城》诗作,以“坊巷深深藏正气,闽江浩浩育英才”道尽对家乡的深情,尽显福州文人的家国情怀;清廉之骨,从“身无长物,唯书与笔”的文稿批注中,能看到将军一生两袖清风,即便身居要职,也始终以“俭”立身。
“研究吴石将军,不是为了追忆历史,而是要让当今的人才明白:‘担当’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像将军一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郑立的分享,让现场不少青年人才红了眼眶。青年学子焉骅坦言:“之前只知道吴石将军是英雄,如今看到他的笔墨,才懂‘家国情怀’是刻在字里、落在实处的,这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是种激励。”
本次分享会以“场景化+互动化”打破时空界限,让红色精神在坊巷间“可触可感”。现场的签名墙前,各类人才代表郑重提笔,留下对英雄的敬意;签名墙旁的屏幕上,循环播放吴石将军旧居实拍纪录片,镜头里斑驳的砖墙、留存的书桌,与现场的遗墨影印件形成“隔空对话”,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轻声交流。(记者 管澍/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