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山西省卫健委、山西省疾控局组织召开了“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新闻通气会,介绍了当前全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等情况,并请有关专家就病毒变异、公众预防及流感疫苗接种等方面做了说明。
流感流行季预计将持续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传防处处长宋彬介绍,冬春季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当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山西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全国一样,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近3周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预计还将持续上升一段时间,报告病例以学生为主,甲型H3N2亚型为当前优势流行株。而省疾控局在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面,也提前作出了安排部署,主要从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和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四方面来遏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副处长赵宏表示,针对当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态势,省卫健委采取了一些关键措施,全力保障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诊疗服务有序开展,如依托全省流感及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网络,加强趋势分析和风险研判;重点加强儿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发热门诊和急诊的救治力量和药品、设备等资源储备;实现全省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全覆盖等。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也将持续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发展趋势监测分析,科学统筹全省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筑牢医疗质量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与就医需求。
目前处于中流行水平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靖介绍,历年监测数据显示,每年进入流感流行季时间一般在10—11月,个别年度9月份开始,流行高峰时间一般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今年我省流感流行季始于10月,当前正属上升阶段,处于中流行水平,为季节性流行,流行强度近期还将进一步上升。本流行季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流行,占比99%,伴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
但甲型H3N2亚型并非新毒株,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属于季节性流感最常见亚型之一,由此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症状与其他型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症状差不多,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相较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仅有一些微小变化,在传播方式、传染能力和致命性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属于病毒界的正常现象。
鉴于目前流感流行强度进一步上升,提醒公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首先,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是流感预防的重点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其次,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再次要保证营养充足、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规律作息、睡眠充足、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同时要早发现早治疗。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健康观察,避免带病上班、带病上课;若病情加重,需及时就诊。
即使得过流感也建议接种疫苗
陈靖表示,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均经国家药监部门审批后上市,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不同年龄段及人群均有适合接种品种,具体请咨询接种单位医生后接种。
从中国疾控中心最近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中可以看到,跟去年流感疫苗相比,甲型H3N2亚型流感疫苗株已经更新。但从疫苗匹配性来看,目前甲型H3N2亚型匹配性比前几年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和乙型匹配性更高,与疫苗株抗原性类似的流行株比例超过95%。所以建议大众在每个流感季来临前,都接种流感疫苗,才能预留足够时间产生抗体;如错过最佳接种时间,在整个流感流行季内接种流感疫苗都是有益的,也是推荐的。另外,同一流行季可能有多种型别/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感染后人体仅对该特定亚型产生抗体,不同亚型间缺乏有效交叉免疫,机体还存在感染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风险。因此,在今年流感季得过流感,仍然需要接种流感疫苗。个别情况下,因个体差异,有些人接种流感疫苗后还会感染流感,但症状会减轻,因为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减轻症状,减少发展为重症风险,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
接种完疫苗后,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接种部位24小时内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淋浴和游泳;若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低热,无需特殊处理,通过降温、多饮水、多休息可自行消退;若体温超38.5℃或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红肿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接种单位;接种后应多喝水、注意休息。
确诊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需专业医疗检查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慧介绍,普通公众要识别与区分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可以掌握一个基本区分方法,但最终确诊还需依赖专业医疗检查。“大家不必自行‘对号入座’判断是哪种病毒,最关键的是密切关注症状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杨慧说。
同时,她提醒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高烧不退:体温持续超过38.5℃,超过3天;呼吸困难:出现气促、胸闷、喘息或嘴唇发紫;精神萎靡:尤其是儿童出现精神差、嗜睡、烦躁、惊厥;严重呕吐腹泻:无法进食,有脱水风险;原有基础病加重:如慢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症状加重;婴幼儿:出现拒奶、呛奶、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三凹征”)。
在药物的使用上,发烧/疼痛的患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注意要两者择一,不要同时使用;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咳嗽咳痰的患者,干咳可酌情使用镇咳药;有痰则应以祛痰为主,帮助痰液排出。鼻塞流涕的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剂。
流感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都是处方药,需医生评估后使用,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
肺炎支原体首选药物并非头孢、青霉素类(因为它们无效),而是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或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必须由医生决定用药方案。
细菌感染的患者,只有在明确合并细菌感染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
“提醒大家:不要自行混搭吃药,不要迷信‘网红药方’。多种感冒药同时吃可能导致肝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是第一位。”杨慧说。
“辨证施治”的中医也能防流感
山西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莉介绍,中医防流感的核心思想是“未病先防”,它包含未病防病——通过提升正气和增强抵抗力,防止流感的发生;既病防变——一旦感染流感,注重疏解外邪、防止病情恶化;病后防复——流感康复期,通过调养身体,防止二次感染。
她介绍了几种简单易操作的方式:艾灸疗法,用艾条熏灸大椎穴和足三里穴,每次5-10分钟,局部皮肤微热即可,每周2-3次;中药香囊则推荐用艾叶、苍术、藿香和丁香,将这些药材晒干后研末,装入透气布袋,可随身佩戴或挂于家中。但需注意,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谨慎使用上述方法,避免原有的过敏性疾病诱发或加重。
同时,中医认为合理饮食是防控流感的根本。大众可常食一些有效增强免疫力的食疗方:如生姜红枣茶、银耳莲子汤、萝卜羊肉汤等。
推拿作为中医常用的保健手段,可自行按摩迎香穴、合谷穴(虎口)和风池穴穴位,每次两到三分钟,每日一到两次,可提高肺部功能,增强体质。其中,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有疏通鼻腔、预防感冒的作用;合谷穴(虎口)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清热、解表、镇痛,对预防感冒效果显著;风池穴位于后颈部风池窝内,能够疏散风邪、预防头痛感冒。
需要强调的是,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熬夜、饮酒或暴饮暴食,容易削弱身体防御能力。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起居有节是关键,建议大家早睡早起、适度运动、饮食节制、注意保暖。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