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林白水陵园背依青山,面向旷野,周边苍松修竹映翠,金桂茉莉飘香,环境清幽而庄重。陵园内,纪念碑高耸,10.3米高的花岗岩碑身上,“报界先驱林白水烈士纪念碑”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背面印有“正气长存”四个大字,恰如这位从闽侯走出的杰出报人一生的写照——他以犀利敢言的笔锋与坚守真相的勇气,写就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新闻传奇。
闽侯县林白水研究会工作人员在烈士像前缅怀先烈。记者 林双伟 摄
家学深厚育风骨
青圃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西井”林氏在此繁衍生息680余年,林白水家族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林白水自幼聪明过人,在母亲悉心教导下,13岁便已熟读“十三经”。扎实的国学功底,为他日后“笔落惊风雨”的办报生涯奠定了基础。1889年,林白水进入福州北门“铸龙堂”学馆深造,4年后,在恩师高啸桐举荐下赴杭州担任林孝恂家的家塾教师。在林家期间,林白水以其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培养出了林长民、林徽因等杰出人才。
此后,林白水又随高啸桐在杭州参与创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养正书塾(今杭州高级中学),为浙江近代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899年,林白水与表兄黄翼云、表弟黄展云共同创办福州新式学堂“蒙学堂”,并在此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在他的谆谆教导下,蒙学堂许多学生投身广州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其中著名的“福州十杰”更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细数林白水家族英雄人物,其事迹令人动容:林白水叔父林履中义无反顾奔赴疆场,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胞妹林宗素矢志不移,为争取中国妇女平等与自由毕生努力……这份浸透在血脉中的家国情怀,也成为林白水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源泉。
以笔为刃揭丑恶
1901年,当多数报刊还在用晦涩的文言文面向士大夫阶层时,27岁的林白水在杭州创办《杭州白话报》,首次提出“新闻要让挑夫走卒能看懂”的革命性理念。因倡导“胪陈利弊、开广见闻、据实倡言、不存忌讳”,该报一问世便引起轰动。
“林白水特意把报纸分成‘官绅士’‘工农商’‘妇女’三个专栏,用口语化表达写新闻,连报童叫卖时都能念得朗朗上口。”闽侯县林白水研究会会长林依嫩告诉记者,彼时报纸中不少反映“洋车夫被巡捕勒索”“绸布庄克扣布料”等民生事的“市井新闻”,都是林白水带着笔和本子,蹲在茶馆、街头亲耳听来的。
1902年,林白水携妹来到上海,加入由蔡元培发起成立的中国教育会。此后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达十多种,在办报生涯中一直秉持着“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的信念。
当时,国家封建专制制度死而不僵,各路反动军阀“借尸还魂”,帝国主义持续入侵,神州大地民不聊生。林白水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以字为刃,在报刊上针砭时弊,揭露丑恶。哪怕屡屡被当政者通缉抓捕,数度入狱,甚至流亡海外,他也从不放弃。
他敢于直面强权,其中让人拍案叫绝的有他在慈禧大肆操办寿辰时写下的一副讽刺对联。上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下联“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此联既出,字字辛辣,被传诵一时。
1926年8月6日,林白水因发表《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潘复与张宗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闻,遭军阀张宗昌逮捕。面对死亡威胁,他毫无惧色,在遗书中写道:“我生平不做亏心事,天必佑我家也。”翌晨,林白水被杀害于天桥,以身殉报,终年52岁。北伐成功后,由林森等资助扶柩回乡安葬。
求真精神千秋传
1962年,时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邓拓在《北京晚报》撰文《林白水之死》,对林白水给予高度评价。1985年,林白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闽侯县多年来以各种方式纪念着林白水家族的英雄。在青圃村的林白水陵园,沿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排列着纪念碑、少谷亭、宗素亭、纪念堂和陵寝。少谷亭纪念的是林白水叔父林履中,宗素亭纪念的则是林白水胞妹林宗素——她也是兄长办报的忠实拥趸和资助者。
纪念堂建筑面积320平方米,为仿古单层建筑,内设三个展厅。中间字画厅展出名人字画,厅中央高悬孙中山先生书赠林白水的“博爱”条幅(复制品);左展厅为林白水生平事迹陈列,展示林白水生前遗物、著作和所办报纸复印件等;右展厅的展品是林白水女儿林慰君从美国带回的物品,共有展品近500件。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英烈,2003年,闽侯县林白水研究会成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研讨、纪念林白水的活动,在传承白水精神,弘扬、研究其成就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林依嫩告诉记者。
如今,在闽侯县的林白水纪念馆里,《杭州白话报》的活字印版,林白水用过的钢笔、写过的文章,都成了珍贵的展品;在其北京椿树书苑的故居中,“新闻人风骨”主题展常年开放,每年都有大批记者、学生前来瞻仰。
“林白水的‘求真’精神非常值得孩子们学习。作为林白水烈士故乡的学校,我们将继续弘扬林白水精神,将林白水精神一以贯之地融入学校德育。”青口中心小学德育主任杨美娇说。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林白水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新闻人,即便身处黑暗,也要为百姓发声、为正义坚守。(记者 谭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