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营盘路隧道两车追尾引发车辆“起火”?强降雨引发南湖路隧道“雨水倒灌”?今日上午,2025年长沙市城区隧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启动,聚焦隧道防涝排渍、车辆追尾起火两大高频风险,以练代“战”,为城市隧道安全运行筑起更坚实保障。
本次应急演练由长沙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卫健委、市交警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长沙城发集团及湖南联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举办。
两类场景模拟,应急处置环环相扣
“演练开始!”7时许,随着现场指挥部一声令下,应急演练在营盘路隧道正式拉开帷幕。
在隧道西往东方向750米处,两车因“追尾”引发车辆起火。隧道中(消)控室值班人员通过监控系统第一时间发现浓烟,3分钟内完成信息首报,同步联动119、120、122等救援力量。紧接着,交通疏导组迅速封闭隧道出入口,引导滞留车辆通过车行疏散通道撤离,司乘人员在工作人员指引下,用衣物捂住口鼻弯腰通过人行疏散通道转移至安全区域。
随后,应急抢险组身着专业消防装备抵达现场,快速铺设水带实施初期灭火,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消防救援队伍抵达后,迅速开展泡沫灭火、排烟清障作业。现场,医疗救护人员同步开展伤员救治,经紧急包扎后将模拟伤者转运至医院。
火灾扑灭后,事故清障组迅速拖离事故车辆,路面清扫车对现场进行冲洗清理,湖南联智科技公司技术人员运用混凝土回弹仪、探地雷达等设备完成隧道结构安全评估,确认符合通行条件后恢复交通。
在隧道防涝排渍应急抢险科目演练中,营盘路隧道江心泵房突发设备“故障”,市城管应急处置保障中心调派高扬程排水车快速抵达,铺设1100米耐压水管实施抽排,维修人员同步排除电路故障,15分钟内恢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在南湖路隧道防汛演练现场,面对模拟短时间内80毫米强降雨引发的雨水倒灌险情,抢险队员15秒内启动液压防汛挡板,4分钟内堆叠防汛沙袋筑起80厘米高防洪子堤,成功阻挡积水侵入隧道。
“黑科技”赋能,保障城市交通“生命线”
隧道应急演练不仅是对应急处置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折射出城市安全治理的系统性升级。
演练中,城管、桥隧、公安交警、消防救援、医疗急救等各部门紧密协同,从险情发现、信息报送到应急启动,从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到灭火救援、医疗救治,从设备抢修、现场清理再到安全评估,各环节衔接紧密,全流程闭环管理。
各种“黑科技”的加入,也让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更精准高效。演练中,消防机器人深入浓烟区域探测火情,高扬程排水车、探地雷达等现代化装备大显身手,隧道内的智能监控系统、射流风机、应急疏散通道等设施高效运转,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应急处置深度融合,在提升救援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员风险,助力长沙隧道应急保障能力向着现代化、专业化不断发展。
隧道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生命线”,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
当前,随着城市能级持续提升,隧道里程增加、交通流量密集,加上极端天气频发、新能源车辆普及等新情况,隧道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趋复杂。
“我们将对照演练情况,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将演练中成熟的处置流程固化为规范制度。”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长沙城管部门将常态化开展专项培训与联合演练,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升级应急装备并建立动态维护机制,同时推进“智慧隧道”建设,提升风险预警与处置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隧道安全知识普及,持续守护城市交通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