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长乐区)大力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工作——
“人生大事”办出新风
殡葬,群众眼中的“人生大事”,如何操办才有心意?福州新区(长乐区)潭头镇福星村企业家林航在父亲去世后,没有按照习俗设宴,而是选择丧仪从简,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扶贫帮困上。“和家人商议后,我们决定不搞繁琐家祭,不办酒席,不宴请亲朋好友,将原本用于办丧事的3万元分发给村里的困难户。”
今年清明节活动中,长乐区吴航街道西关村村民了解文明殡葬理念。长乐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供图
林航的决定让福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精营动容。他想起以前村民办白事,酒席、烟酒、鞭炮等花销不少,还要发放红包。“村里人情往来频繁,你办10桌,我就要办30桌,村民们的负担越来越重!”
江精营介绍,为遏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福星村以移风易俗阵地建设赋能乡风文明创建,引导企业家、华侨、乡贤等重点群体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切实担负起属地监管责任,同时多渠道掌握村内喜丧事动态,切实把移风易俗摆上重要位置,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新风不只浸润福星村。近些年来,全区简办婚丧喜庆活动节约下来的资金,有近300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实现“长乐面子”向“长乐慈善”的转变。“在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示范带动,先后选树48个区级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村(社区)以及32名先进个人,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长乐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新风不断充盈,背后是机制建设、数字赋能、宣传引导三个关键环节的多维发力。
机制建设上,福州新区(长乐区)充分发挥移风易俗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专题部署移风易俗殡葬专项整治工作,对进度滞后乡镇(街道)进行通报。推动《长乐区移风易俗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落地见效,全区各村(社区)均已将“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
数字赋能上,福州新区(长乐区)依托“e长乐”小程序,研发建成移风易俗数字平台,通过推动数据“一网整合”、流程“一体优化”、业务“一链通办”,构建婚丧喜庆事宜线上登记、智能审核、动态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审批时效,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便利。
宣传引导上,做到全媒体强声势、全域覆盖筑阵地、全民实践聚共识。结合殡葬改革宣传月,创作《新长乐·新风尚》喜娘说唱等殡葬改革节目;针对婚丧领域突出问题,编排对口相声《面子问题》、情景辩论剧《新时代的婚姻,该不该接受彩礼》,进行基层巡演;开展“治理‘青山挂白’”集中宣传等移风易俗“六进”活动1120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谁家有丧事,红白理事会先上门讲解流程,帮忙协调简办事宜,再也没人搞铺张浪费了。”漳港街道龙峰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林依姆翻开村里的《移风易俗应知应会》,“你看,丧事怎么办、酒席摆几桌都写得明明白白。”
一方面摒弃浮华与铺张,让“人生大事”回归自然与本真,一方面提倡敬老与孝亲,让传统美德得到弘扬和传承。刚刚过去的重阳节,福州新区(长乐区)各单位、各乡镇积极行动,精心组织策划敬老爱老活动,滨海新城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沙尾村仁善老年公寓,带来精彩表演;长乐区博爱老年公寓迎来志愿者,他们和老年人一起制作茶香香包;中老年读者齐聚新华书店,共赏经典诗词……
“我们将继续通过思想层面的广泛引导和行动层面的特色实践,将移风易俗打造成惠泽百姓的民心工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长乐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蒋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