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金鱼产业正乘着电商的东风游向更广阔的未来。然而,产业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日前,闽侯生态环境局收到了一份求助:南通镇一名金鱼养殖户夜间产生噪声,周边居民受到影响,希望寻求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金鱼养殖是南通镇的传统产业之一,本身并不会产生大量噪声,为何会引发噪声投诉呢?闽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发现该养殖基地规模较小,传统的养殖作业并非主要噪声源,真正的扰民因素在于夜间为拓展销路而进行的直播活动。其在住宅区域开展直播工作,容易影响到周边居民夜间休息。
“案情”明了,处理方式却需斟酌。闽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朱敏麟告诉记者,直播销售产生的噪声严格来说属于社会噪声而非生产噪声,随着本土金鱼产业快速发展,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不少养殖户打开销路的重要手段,简单的“一刀切”处罚并非最佳答案。
如何既保障周边居民的夜间安宁,又兼顾养殖户的经营需求?
面对这一非传统的噪声污染问题,闽侯生态环境局并未因不属于典型工业噪声而推诿。他们迅速锁定核心扰民源,准确区分“小规模养殖”与“直播活动”的噪声值。随后,闽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主动联系南通镇政府及银安村村委会,发挥基层组织熟悉民情、善于沟通的优势,共同上门进行调解。最终,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与协商,养殖户同意了搬迁方案,选择将直播场所搬迁至更适合直播带货的区域。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将宁静还给周边居民,也保障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其对后续直播工作也有了更加充足的准备。
今年以来,闽侯生态环境局秉持“执法为民办实事”的理念,打造“生态哨兵”这一民生执法品牌。它不再局限于单次执法,而是通过建立“重复信访件会商化解制度”,集中力量对“硬骨头”进行精准攻坚。
据悉,自“生态哨兵”重复信访攻坚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重复信访件14件;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9%左右,12345平台诉求件总量同比下降16.86%,午夜间施工噪声投诉同比下降15.34%。(记者 吴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