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姬薇
阅读提示
自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以来,宁国市举办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培训班50余场,培训6700余人次,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22.7万人次。今年,该市重点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95%。
作为一座工业型县级市,安徽省宁国市有工业企业400余家,散见于各园区及乡镇。数据显示,该市制造业从业人员达7.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8.7%。一直以来,如何保障职工职业健康是摆在宁国卫健系统面前的突出问题。
10月26日,“健康县域中国行”首期调研团走进宁国,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卫健委通过搭建紧密型医共体“一张网”,保障职工职业健康。从“末端监督”到企业自觉,当地开创了职业健康工作新局面。
推动企业重视职业健康管理
“在职业健康保护工作中,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问题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更有甚者,员工因担心失业不敢反映不适,反而被企业误读为‘车间环境没问题’。”宁国市卫健委职业健康科汪乐义告诉记者。
一位铸造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侥幸心理”实情:“现在投20万元给员工搞防护、做体检,今年利润直接减少20万元;要是不做,未来10年说不定都没事,而且就算真出事,员工可能早已离职,责任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承担。”
汪乐义认为,要触动企业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必须将焦点从“未来会生病”转向“当下正亏钱”。
“具体来说,就是不进行有效预防,企业将立即面临四大损失:熟练工被环境更优的对手挖走,人才成本剧增;通风除尘不力直接触发环保罚款;员工带病作业导致安全生产风险陡升;心绪不宁致使产品合格率持续下降。”汪乐义解释道。
“说服企业的,从来不是‘病是怎么得的’,而是‘钱怎么没的,企业怎么垮的’。”汪乐义直言,从以前空洞的职业病预防技术宣传,到现在用法律规则为企业打开新的决策窗口,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主动预防不是在增加成本,而是规避即将到来的更大损失。
据介绍,宁国市自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以来,举办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培训班50余场,培训6700余人次,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22.7万人次。
从“末端监督”到企业自觉
“我们一手抓企业体检、复查、诊断,进行全流程监督,一手抓体检机构的质量管理,确保职业健康损害早发现、早干预。”汪乐义以案例向记者介绍了当地从“末端治理”到企业主动落实主体责任的成果。
一家铸造厂的员工体检时被查出三期矽肺并发气胸,经过连续6年的治疗,其病情得到缓解。在工伤保险基金之外,企业为这名员工承担了120万元费用。由于一个病例,这家企业主动为重点岗位员工配备了长管呼吸器。
在一家中型企业,2014年时只有50人愿意体检,如今400余名员工全员参加体检,近两年企业还投入600余万元改善防护设施与作业环境,原因是随着越来越多员工在体检中查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企业和员工的健康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后,企业缺勤率明显降低,用工风险也得到降低。
一家大型企业自实施5000余名员工全员体检后,企业又主动设立两个健康驿站,服务职能从职业健康拓展到慢性病管理。
目前,宁国全市企业职业健康体检已基本实现自觉状态。
今年,该市重点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95%。2019年至今,该市还深入428家企业培训劳动者8000余人;276家企业完成生产线升级,410家企业新增防尘、排毒、降噪设施1700余套,总投入超4亿元。
工业园区设立特色门诊
10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宁国市港口镇,了解到该镇化工园区内目前有60多家企业,而且外来流动人口在就诊人群中占比较大。
宁国市人民医院港口分院院长何海龙介绍说,港口分院加挂了“宣城宁国化工园区医疗应急救援中心”的牌子,承担化工园区内企业所有员工及家属的诊疗和健康管理工作。
此外,该院还着重为地方企业职业意外伤害提供应急医疗保障,并结合当地企业发展情况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建,组建团队定期到企业开展职业病体检、职业病预防健康宣教等。
“化工园区内有几千名员工,还住着很多外地来宁就业的员工家属,根据‘一院一策’要求,结合港口实情,市人民医院会委派妇科专家来分院坐诊、手术。”宁国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凌峰告诉记者,企业预约后,市医院麻醉科医师、妇产科医师一起过来,能一次性做3~4台手术。
凌峰还表示,根据化工园区员工的患病特点,港口分院设立了疼痛科和骨科两个特色专科门诊,人民医院疼痛科医师每月坐诊指导专科建设,港口分院每周派医师到牵头医院跟班坐诊一天。今年以来,该院疼痛科门诊已服务1500余人次。
针对工业园区企业医疗保障特点,今年港口分院还对手术室进行升级改造,并重点拓展骨科专科建设。
职业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劳动者、企业、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宁国市自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以来,职业健康工作的一个个痛点、难点正在被精准破解。有了职业健康防护网,工业强市的路子越走越宽。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