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来自巴基斯坦的穆伟健用流利的粤语与同事们谈笑风生。作为一名消防队长,他不仅肩负着守护市民安全的重任,更成为这座城市多元共融的生动写照。“我在7岁的时候从巴基斯坦来到香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6年。”穆伟健回忆道,从最初的语言不通到如今能用粤语指挥救援,他亲身感受到香港越来越包容的社会氛围和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
上小学时,他被香港影视剧中的消防员形象吸引,从此立志成为一名消防员。2016年,他成功投考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工作的日子里,他从未因族裔背景而受到歧视,相反,上级和同事们的鼓励让他有勇气挑战自我,“给了我信心报考成为消防队长”。
在香港,除占绝大多数的中国籍居民外,还有多元化的少数族裔。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促进少数族裔融入也在持续作出努力,比如消防处在2019年成立的“少数族裔青少年发展团队”已走访40多所机构,为少数族裔青年提供职业规划服务。
为促进少数族裔融入本地社区,消防处还推出“裔智计划”,去年共举办30余场共融活动,吸引400多名少数族裔居民参与。其中,消防及救护工作体验日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参与者对应急知识的了解,更增进了跨族裔交流。
穆伟健特别提到一项创新举措:“消防处正在试行少数族属员调派机制。在机制下,事故指挥官可根据需要,要求调派少数族裔队员到场协助。”这项机制充分发挥了多元文化背景人员的优势,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地的消防员能够为不同族裔市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2020年油麻地唐楼火灾的救援经历让穆伟健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时现场有不少少数族裔居民,他利用乌尔都语安抚伤者情绪,协助调查工作。“我在现场用乌尔都语协助同事检查伤者伤势,同时安抚伤者及家属,缓解他们的情绪。”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成为服务市民的独特优势。“这次经历让我对工作增添了一份额外的使命感。”
如今,穆伟健经常参与消防处组织的社区活动,向少数族裔青少年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他看来,香港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从一个普通的巴基斯坦少年,经过多年努力成长为一名消防队长。香港对我来说,意味着机会、希望和未来。”每当被问及对香港的感情,他总是坚定地说:“香港就是我的家,我对这个地方有很强的归属感。”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在香港奋斗的少数族裔人士的心声,也展现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胸怀。
作者 张荣 曹欣悦 唐宋 马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