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谕在写作中。吴汉松 摄
“谢谢你看见我。或许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一些能量。”翻开《雨中的炬火》,这句温暖人心的话映入眼帘。
10月20日,自传式散文专集《雨中的炬火》新书发布会在福州举办,备受关注。作者吴承谕和家人一起,看着台下为他而来的鲜花和掌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雨中’是我的真实处境,疾病带来的困顿就像冰冷的雨。”吴承谕说,但任何时候都要燃起希望之火、勇气之火,这就是书名的意义。
吴承谕是一名肢体二级重度残疾人,患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DMD)。11岁,正是花季之年,也是孩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时候,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吴承谕却不得不坐上轮椅。无法行走、不能自由活动,只能被困于小小的轮椅……求学之路异常艰辛,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也曾抱怨命运不公,但吴承谕很快就振作了起来。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摔了两次,也骨折了两次。一次是从床上,另一次是从轮椅上。“我那时只能卧床,但想着还可以看看书,至少找到了一些乐趣。”吴承谕并没有被击垮。
家人一直关注着他。走上写作之路,得益于父亲吴汉松的一次偶然发现。一天,吴汉松在整理抽屉时看到吴承谕写的作文《凤凰花开》,便坚定地认为孩子有写作天赋。“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也一定要创造价值。”吴汉松鼓励他尝试写作,特别是要写下自己的故事。
凭借指尖的微弱力量,如今20岁的吴承谕已累计创作文学作品逾30万字。《凤凰花开》《谕见美好》让中学时代的他小有名气,也让他的故事被社会看见。此次发布的《雨中的炬火》,是大三学生吴承谕的又一力作。
“幸运的是,我的手指还留存着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的力气,所以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我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一笔一画画出来的。”吴承谕分享《雨中的炬火》创作经历时说。
透过文字,吴承谕的乐观和坚韧跃然纸上——这样美好的品质既是家人用爱浇灌而来的,也生长于社会的无私关怀中。
母校、老师、同学的爱和帮助让他无法忘却——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为他改造轮椅坡道;为了让他安心午休,学校为他开放教师宿舍;上了高中,石狮市华侨中学特地将他三年的上课教室都安排在一楼。在中考与高考的重大关口,两所学校都为他特别申请了“一人考场”,还依据规定为他申请携带特制课桌、延长考试时间等照顾政策。
在《雨中的炬火》里,吴承谕写下许多真情:高数老师陈艳平、高中老师代克清、知心好友“阿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陪伴他度过欢乐时光。
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让吴承谕振奋,也带给病友和家属反抗命运的勇气。他开设了“谕来谕好”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发布原创文章200多篇、短视频300多条,记录着自己的真实生活,也成为许多病友的“心灵加油站”。
吴承谕还是DMD患者社群直播间的常客,向患者群体分享成长故事。只要不影响学业,他都热情参与,每一次都认真对待,力图为病友提供一些价值和参考。
在视频号、抖音号的评论区,许多人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吴承谕的欣赏和夸奖。还有人专门录制视频,讲述吴承谕带给他们的感动和鼓励。
北京一名患者的母亲李姗姗回忆3年前的经历:“孩子确诊的事就像晴天霹雳,让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非常无助、失望,也非常消极。但幸运的是,通过网络我认识了承谕。他让我知道,即使身患这样严重的疾病也可以勇敢地生活下去。是承谕的文字和视频,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有些家长一度认为,孩子都病成这样了,上学还有什么意义?感谢你的文字和视频,让我们患者家长看到了希望,坚定了让DMD孩子继续求学的信心。”广东一名患者的母亲文丹说。(见习记者 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