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渐弱,秋风送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当暑假的松弛感与校园生活的节奏感即将切换,不少学生和家长开始陷入焦虑:熬夜追剧的生物钟如何调整?久坐不动的体能如何恢复?被零食填满的肠胃怎样科学清理?本期邀请应急总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刘丽利从身体机能、作息规律、营养管理、心理适应四大维度,为不同年龄段学生量身定制一份科学调适指南,助你以最佳状态开启新征程。
一、生物钟校准计划:告别“假期模式”的72小时攻略
1. 倒推法重建睡眠节律
开学前3天是调整生物钟的关键时期。采用倒推法,每天将入睡时间提前30分钟,同步调整起床时间。例如,原本习惯凌晨1点入睡的学生,首日调整为12:30入睡,次日提前到12:00,第三日则11:30入睡。同时,配合固定的起床时间,让身体逐渐形成新的睡眠节律。睡前1小时,务必关闭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如果难以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佩戴防蓝光眼镜来缓解这一问题。此外,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听轻柔的音乐等,也有助于更快进入梦乡。
2. 晨间唤醒仪式设计
为了让自己在清晨能够迅速清醒,设定双闹钟策略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一重轻柔音乐闹钟置于床尾,迫使自己起身关闭,避免再次入睡;第二重5分钟后设置振动手环提醒,进一步强化清醒信号。起床后,进行3分钟“阳光浴”,拉开窗帘让自然光刺激视网膜,抑制褪黑素分泌,让身体感知到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紧接着,饮用300ml温水,激活代谢系统,促进肠胃蠕动。再配合5分钟简单拉伸,如伸展手臂、转动脖子、弯腰触脚等,唤醒肌肉,为一天的活动做好准备。
3. 午休质量优化方案
合理的午休能够恢复精力,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采用“90分钟循环法”安排午休:若时间充裕,90分钟的深度睡眠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让人精神饱满;若时间有限,选择20分钟“快速眼动期前睡眠”,避免醒后昏沉。为了提高入睡效率,可以使用蒸汽眼罩配合白噪音,如雨声、森林环境音等,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切忌趴在课桌上午休,这样会压迫神经,导致手麻,影响血液循环和睡眠质量。
二、体能激活训练营:碎片化运动重塑身体机能
1. 久坐族专项恢复训练
针对暑假长时间打游戏、追剧的学生,设计“办公室健身操”改良版。每小时起身做1分钟“靠墙静蹲”,增强下肢力量,同时缓解久坐带来的腿部疲劳。配合“座椅扭转”动作,坐在椅前1/3处,右手扶左膝向左扭转身体,保持15秒后换边,有效缓解腰背僵硬。每天完成3组“平板支撑-臀桥-深蹲”循环,逐步唤醒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这些运动可以在学习间隙进行,既不占用太多时间,又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2. 校园场景适应性训练
模拟开学日常进行“微运动”,让身体提前适应校园生活的节奏。步行上下楼时采用“两步一阶”的方式,强化下肢力量,提高心肺功能。课间做“靠墙天使”,背贴墙壁双臂做W型开合,改善圆肩驼背的不良姿势。放学后进行15分钟“变速跑”,快走1分钟+慢跑30秒交替进行,既能提升心肺功能,又能避免过度疲劳。通过这些校园场景适应性训练,让学生在开学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体育课和课间活动。
3. 运动损伤预防指南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对于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注意运动鞋的“足弓支撑指数”,扁平足学生避免穿硬底板鞋,以免增加足部负担。运动前进行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开合跳等,比静态拉伸更能预防拉伤,因为动态拉伸可以更好地激活肌肉和关节。运动后采用“RICE原则”处理扭伤:Rest(休息),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进一步损伤;Ice(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将受伤部位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三、营养升级方程式:吃出专注力的科学配方
1. 脑力加油站饮食方案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遵循“3:2:1黄金比例”准备早餐:3份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等,为大脑提供持久的能量;2份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1份果蔬,如蓝莓、菠菜等,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保护大脑细胞。午餐采用"彩虹饮食法"保证营养均衡:红色食物如番茄,富含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绿色食物如西蓝花,含有丰富的叶酸,对神经系统发育有益;黄色食物如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保护视力。晚餐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如三文鱼、核桃等,促进神经发育,提高大脑功能。
2. 零食替代健康清单
暑假期间,学生可能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但很多零食并不健康。将薯片替换为冻干水果脆片,既保留了水果的营养,又具有酥脆的口感。奶茶改为自制红枣桂圆茶,富含铁和维生素,具有补血养颜的功效。含糖饮料换成无糖椰子水,清爽解渴,且热量较低。准备“学习能量包”:混合坚果(杏仁+核桃+腰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能稳定血糖;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含有黄烷醇,可提高注意力;风干牛肉条富含蛋白质,提供持久能量。这些健康的零食既能满足学生的口腹之欲,又能避免犯困,提高学习效率。
3. 肠胃调理三步法
开学前一周,执行“轻食计划”帮助肠胃恢复健康。首日减少1/3食量,让肠胃逐渐适应减少的食物摄入。第三日以粥品为主,如小米南瓜粥、山药薏米粥等,这些粥品易于消化,还能滋养肠胃。第五日引入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每日饮用2000ml“肠道清道夫”:晨起空腹喝温水+柠檬片,促进肠胃蠕动,排出毒素;上午加饮蒲公英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者不宜饮用);睡前1小时喝洋甘菊茶(对菊科植物过敏者不能饮用),舒缓肠胃,帮助睡眠。
四、心理调适工具箱:从“假期综合征”到“开学兴奋期”
1. 目标可视化管理系统
使用“SMART原则”制定新学期计划,让目标更加明确、可行。Specific(具体):例如每周背诵50个单词,而不是笼统地说提高英语成绩;Measurable(可衡量):数学作业正确率达90%,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Achievable(可实现):每天运动20分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确保目标能够达成;Relevant(相关性):每日听英语,提升英语听力水平,让小目标与自己的长远规划相契合;Time-bound(时限性):月考前完成复习,给目标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将目标分解为便签贴在书桌前,每完成一项用荧光笔标记,增强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2. 压力转化训练法
当感到焦虑时,采用“4-7-8呼吸法”快速平复情绪。用鼻子吸气4秒,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屏息7秒,保持呼吸的停顿;用嘴呼气8秒,感受腹部的收缩。重复3次,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建立“情绪日记”记录每日压力源,周末进行回顾整理,找出高频触发点,如学习任务过重、人际关系问题等,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例如,如果是学习任务过重,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如果是人际关系问题,可以主动与同学沟通,化解矛盾。
3. 社交预热行动方案
提前联系3位好友组织“开学前茶话会”,通过分享假期趣事重建社交连接,缓解开学前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准备3个“破冰话题”,如新电影、校园趣事、学习计划等,应对新同学交流,避免冷场。练习“积极倾听四要素”:眼神接触,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点头回应,表示你在认真倾听;重复关键词,确认自己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开放提问,鼓励对方继续分享。通过这些社交预热行动,让学生在开学后能够迅速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专家名片】
刘丽利,应急总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曾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进修学习一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儿童保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保健有较深入地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朝阳区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朝阳区医学会鉴定专家库成员。主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原理与实践》、参与编译《急诊与现场急救实用指南》等论著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科普书2部,院级课题3项。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来源:应急总医院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丽利
监制:彭雪征
来源:北京号
作者:应急总医院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