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洋弃壳到科技瑰宝 福建科研人员解锁“蓝色宝藏”新密码
创始人
2025-08-28 12:38:56
0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贝类海鲜上市时。牡蛎、蛤蜊、青口、扇贝……这些鲜美的带壳软体动物,由于低卡、高蛋白、营养丰富,已悄然成为世界消费量第二大类海鲜食品,占水产养殖总量的21%。

从海洋弃壳到科技瑰宝 福建科研人员解锁“蓝色宝藏”新密码渔民们在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码头分拣牡蛎。通讯员 丁天霖 摄

我国是贝类养殖大国,年产贝类超过1700万吨,也产生大量的贝壳废弃物。例如年产量近800万吨牡蛎,会产生90%左右重量的牡蛎壳。海量贝壳或被随意丢弃,或送往填埋场处理,一定程度上造成沿海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在贝类养殖大省福建,看似无用的贝壳,经过科研巧手变废为宝,实现逆袭,正推动新型医疗器械产业、绿色农业新发展,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点贝成金

向海问药闯新路

历经18年的科研攻关,一堆废弃牡蛎壳终于变为高端人体骨填充材料。

“从理论创建、验证,到成果转化,再到生产线合规量产,一路都没有前例可循。”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特瑞”)首席科学家张其清保留的1.2万多份材料,翔实记录着全球首个利用海洋废弃贝壳制造的骨填充材料问世的一路艰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吉特瑞。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沼泽地。

如今,万级洁净车间中,骨修复材料、医用胶原修复膜、一次性使用闭合夹、可吸收外科缝合线……一款款高端医疗器械从5条生产线走向医院;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测试可吸收材料的降解率,为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做准备;办公室里,来自印度的医药专家正与企业负责人探讨技术合作问题。

从海洋弃壳到科技瑰宝 福建科研人员解锁“蓝色宝藏”新密码吉特瑞的国际化科研团队正在讨论。

吉特瑞生产的医疗器械,原料大多来自山与海的馈赠。“比如,去年刚上市、以山区养殖的海狸鼠尾巴为原料生产的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填补了福建生产第四代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空白。从牛腱中提取原料制作的医用胶原膜,替代了每小片价值上万美元的进口胶原膜。”张其清告诉记者,最令他自豪的是,骨填充材料刚刚上市就备受青睐,企业“向海问药”之路再进一步。

利用废弃贝壳研发骨填充材料,源于张其清的故乡记忆。

生长于福州的张其清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后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二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为福建的生物医学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前后培养了350多名医学人才。

2005年,当收到“能否为地方经济也作些贡献”的问题,张其清想到了最熟悉的科研内容——与儿时记忆中到处堆放的贝壳密切相关。

彼时,全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骨修复材料价格每克达8000元,远远高过黄金。“与其跟跑,不如绕过‘卡脖子’技术,弯道超车。”他说,考虑是否能选用贝壳作为原料研发骨修复材料。

毛蚶壳、螺壳、扇贝壳……将常见的多种海鲜外壳进行试验后,张其清发现,牡蛎壳的生物矿化与人类骨骼再生高度契合,且含有动物体内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镁、钾、钼、磷等,并作为常见的中药材被纳入《本草纲目》中。于是,他决定将其作为原料。

因无先例,研发路途中,困难重重,比如,研究立项难、申请经费难、市场推广难等“三大难”。但他迎难而上,对材料的纯度、孔隙结构、力学性能、生物溶性、降解、吸收等情况展开持续不断的研究并取得成功。

2013年,吉特瑞在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而市场化过程更遇到不小的挑战。但张其清坚持“科研上水平、转化上效益”,希望让百姓尽量用最少的钱看好病。

历经18年5个月18天共6000多个昼夜,张其清团队所独创的转化控制工艺,让牡蛎壳成功变身骨修复材料,难题最终被攻克。“当这种‘会呼吸’的材料植入人体,细胞能够攀附孔隙,让新生骨组织在天然材质的引导下悄然生长,最终与材料融合,实现组织器官的再生性愈合。”张其清介绍说,这款骨填充材料不仅成骨效果好,而且成本低。

2023年5月18日,经国家药监局评审,张其清团队利用废弃牡蛎壳研发的骨填充材料,获得了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就此,全球首个贝壳源骨修复材料在福建横空出世,渔业的“下脚料”成功变身人体骨骼,原本依靠进口的骨填充材料价格下降75%,大大减轻百姓的医疗负担。

除骨修复材料之外,吉特瑞继续深耕“蓝色药库”,先后研发出医用胶原膜、医用胶原修复膜、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等。随着近两年几款医疗器械接连获批上市,今年,吉特瑞产值跃过10亿元大关。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集采中标,并进入全国医保目录,成为我国临床组织病缺损修复治疗的常规手段,结束了我国同类产品只能依靠进口的历史,为百姓提供更经济好用的医疗产品。”张其清说。

非遗活用

千年壳灰变身洗护新品

消毒、高温煅烧物理碳化……这是长乐人陈洋再熟悉不过的流程。经过这些“灰煅”工序,贝壳将被制成壳灰。据父辈介绍,壳灰曾被家家户户当作建筑材料、家庭消毒剂、造船防腐黏合剂使用……是海边人生活与生产中的老朋友。

这也是陈洋作为“航城壳灰煅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建福建壳零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壳零集团”)的缘起。

从海洋弃壳到科技瑰宝 福建科研人员解锁“蓝色宝藏”新密码壳零集团实验室

致力于让古老智慧发扬光大,并在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中“活”起来,陈洋不断寻找灵感。他敏锐地发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升温,壳灰制作这项非遗技艺将迎来更为宽广的空间。

2017年,陈洋和父亲陈义财到日本考察,他们发现在当地由壳灰制成的洗涤杀菌用品颇受欢迎。“我们当即萌发想法,去研发自己的壳灰类洗涤杀菌用品。”陈洋说。

找遍了与海洋学科相关的高校、研究机构,陈义财、陈洋父子俩终于获得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信任和回应,各方携手开展产品研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长乐区的壳零集团。一进大门,一座贝壳堆成的小山映入眼帘,在阳光下反射着粉白的光。

“我们走遍全球,筛选了2000多种贝类,最终选择了这种来自纯净无污染海域的优质夏威夷扇贝壳,通过自有货运码头运回工厂。”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陈恒告诉记者。

经过初步清洁、曝晒两年以上的贝壳,再经过二次清洗,被传送带送进工厂。在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上,贝壳被平铺在碳化硅煅烧床,送入以LNG为燃料的煅烧炉,历经1000多摄氏度超高温的煅烧,完成物理碳化后,贝壳粉末被自动吸料机传送至半成品存储罐。

“根据不同用途,在贝壳粉末中有针对地添加不同的植物提取物,经高纯度水化工艺变为成品,后转存至储罐,再经过自动装瓶包装,最终成为市面上的销售品。”陈恒介绍说,“公司在生产线研发上投入了数千万元,通过全程自主研发,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如今整条生产线仅需4名工人简单协助即可运行。”废弃贝壳变为瓶装清洁粉,全程共需25小时。

经过5年的研发与试生产,壳零集团的果蔬清洁粉、生鲜清洁粉成功上线。“其超纳米粉体的多微孔结构,能强吸附、洗脱、钝化多种有害物质,并浓缩了超纳米海洋生物钙、草本精粹。经检测,有效杀菌率大于99.99%。”技术负责人邓圣云说。

目前壳零清洁粉的年销售额已达2亿元。“收益大多用于再投入、再研发。”陈恒说,今年公司正在全力研发2.0版本的果蔬食品级清洁产品。全新升级的全品类清洁粉适用于果蔬、肉类等各种生鲜,并刚刚获得美国FDA认证,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海贝+”经济产业链还在延伸、升级。据介绍,近期,消毒粉产品获得了“消字号”(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卫生用品)认证,这意味着该产品从食品洗涤进入日常消杀、洗护等领域,更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外,壳零集团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将贝壳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用于芯片电容制造中……

“变废为宝”这一古老智慧,在多个赛道焕发新的生命力。壳灰,曾经是建房、造船的基础材料,如今不仅转型为健康领域的快消产品,更跨界成为芯片科技的新型辅助材料。这一切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历经高温煅烧的壳灰,穿越岁月阻隔,不断拓展应用边界。陈洋表示,这份蜕变带来的不仅是惊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以贝治土

海陆共振撬动大产业

走在福建沿海的乡村路上,常会看见牡蛎壳堆叠成山,在烈日下泛着苍白。这些令人头疼的固体废弃物,侵占土地、影响村容,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又有大量的农田土壤需要改良。如何同时解决这两者看似互不相关的难题?厦门玛塔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玛塔股份”)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找到了一条将它们巧妙联结的路径,即让这些被视作“垃圾”的贝壳,悄然变成修复土地、提升作物品质的“生态宝藏”,为大地“疗愈”。

“通常生蚝是带壳销售,外壳被作为城市餐厨垃圾予以处理。”玛塔股份董事长王永明说,但在福建,养殖的葡萄牙牡蛎多用于鲜食、食品加工,壳会被丢弃在养殖区附近,成为固体废弃物。

根据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福建的牡蛎产量达到227.7万吨。“产生的牡蛎壳超过150万吨。”王永明说,这不仅占用耕地、海岸线,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

不过,牡蛎壳却富含碳酸钙及多种中微量元素,能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保水能力和肥力,是改良土壤的好帮手。

经过自主研发,玛塔股份创新“保护性烘焙分段活化”工艺,把牡蛎壳转化为速效离子钙、氧化钙、碳酸钙等不同形态,并呈现最佳比例,成为“短、中、长”不同时效的纯天然钙肥。

玛塔股份自2011年成立以来,围绕工艺、配方、装备等获得了120多项专利,逐步成长为全国牡蛎加工、牡蛎壳资源化利用规模最大的企业。

从海洋弃壳到科技瑰宝 福建科研人员解锁“蓝色宝藏”新密码惠安县“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受访者供图)

在漳州诏安县、泉州惠安县,玛塔股份的两个生产基地可日加工牡蛎500吨,每天生产50吨标准牡蛎肉;每年处理40万吨牡蛎壳,产出农田土壤修复材料超过30万吨。

“目前,我们两个生产基地已经实现县区废弃牡蛎壳完全消化。”王永明表示,惠安“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一期实现土壤pH值从5.11提升至6.0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7.6个百分点,生菜产量提高20%。

不仅“治酸”“增肥”,根据不同土壤的特性、作物生长的需要,玛塔股份的土壤调理剂经过科学调整配方,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玛塔股份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曹敏杰教授团队合作,校企组建团队在福建、湖南、江西等多个省份,针对100多种农作物开展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实际应用。去年底,集美大学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养殖贝类保鲜保活远途运输与高品质加工关键技术》,其中,玛塔股份承担了子课题研究,致力于贝壳副产物加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并在全国建立更多免费体验点。

今年,玛塔股份在宁夏闽宁镇开展千亩蔬菜田试验,成功将广东菜心的货架期延长至7天左右,更利于蔬菜的长途运输保鲜。

“应用于菜心、西红柿、龙眼、辣椒等种植田地,我们的各个试点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农产品的保鲜期短、果实开裂、果皮皴皱等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曹敏杰表示。

近日,漳州诏安的冬季辣椒种植正式启动,玛塔股份向1000户椒农每户赠送8袋土壤调理剂,期待能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方面继续发力。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启动2025年度酸化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工作,在全国挑选了13个省(区、市),以玛塔股份的土壤改良修复产品为基础,开展为期3年的实验示范,作物品类涵盖水稻、大蒜、马铃薯、苹果、大姜、花生等。

从海洋弃壳到科技瑰宝 福建科研人员解锁“蓝色宝藏”新密码农民正在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受访者供图)

从环保出发,牡蛎壳的绿色蝶变还向碳汇延伸。

在惠安基地,玛塔股份正逐步构建形成“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碳汇交易”模式。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更在碳汇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底,玛塔股份向两家企业出让“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一期产生的碳汇,共5643吨,收益10万元。

酸化土壤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能够产生碳汇效益,已经获得了专业认可。

2024年12月,福建省碳中和学会、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分别发布了《牡蛎壳土壤改良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酸化土壤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项目方法学》,成为该碳汇的核算依据。

“这标志着土壤改良走上了与农业环境保护和碳汇共同发展的全新道路。”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

更大的土壤改良示范实验正在福建铺开。王永明说,惠安的二期项目面积预计为1.5万亩,将新增固碳减排量4.5万吨,价值200万元;在宁化、长汀、尤溪等县,新一批碳汇交易项目和土壤改良项目也已启动。

牡蛎壳蝶变成土壤调理剂,这是“蓝色国土”与“黄色国土”的良性互动。王永明表示,这场“蓝”“黄”交融的乐章将继续在山海间激昂奏响。(记者 张颖 陈旻 文/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免费!今起开放!就在福州西湖! 好消息!今起,西湖桂斋重新对市民开放啦! 在福州西湖公园西南隅、荷亭旁藏着一座福州市级文保单位...
德阳固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德阳固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曾超,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经营...
在福州新区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 伴随着一阵鸣笛声,“茉莉白+海丝蓝”车身的福州地铁6号线列车,如同一尾灵动的蓝色精灵,缓缓驶进福州新...
美国对小额包裹征税的“如意算盘... 美国从8月29日起,暂停对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给予免税待遇,届时,小额包裹需缴纳适用的所有...
济南消防多元宣传筑牢暑期安全防... 暑期是少年儿童安全事故高发期,为织密市民安全防护网,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济南市消防救...
苏州取消新房2年限售 有望释放... 8月26日晚间,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明确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福建选送24名学生选手参赛并全部获奖...
“北溪”爆炸事件调查取得突破 ... 据多家德国媒体27日报道,德国警方已确认了所有涉嫌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人员的身份,德国相关部门...
湖北咸宁开展消防安全“进家入户...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8日电 (朱燕林 黎丹)连日来,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广泛发动各地基层干部群众、网格...
国防部要求日方加快处置日遗化武... 8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记者:近日,多批侵华日军新...
国防部:魔鬼被消灭了,但遗毒还... 8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近日,多批侵华日...
男子靠“水下推进器”偷渡至澳门 一名36岁内地男子使用水下推进器企图偷渡进澳门被澳门海关人员在海面上截获判处4个月徒刑澳门海关持续开...
长沙两男子在湘江溺水 救援队:... 8月27日,有消息称,湖南长沙两男子在岳麓区滨江金融中心附近的湘江溺水。27日晚,红星新闻记者从权威...
吕梁消防支队1名消防员圆梦中国... 近日,吕梁市消防救援支队迎来喜讯,孝义市府前街消防救援站四级消防士王培民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中国消防...
情侣吵架男友跳车身亡 女子赔2... 2024年4月,山西省运城市女孩小刘接到男友电话,电话中男友酒后情绪低落,表露出轻生念头,小刘连夜开...
原创 日... 八月的北京,这气氛比往年要热闹得多。九三大阅兵临近,国际社会的目光全都汇聚过来。就在大家都在关注中国...
长沙2名男子湘江游泳不幸溺亡,... 8月27日凌晨,长沙岳麓区观沙岭街道滨江景观道附近水域发生一起溺水事故,2名男子在饮酒后下湘江游泳,...
最高1万元!企业“安全哨兵”获... 8月26日,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一批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供学习交流借鉴,持续推动安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