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 夏季气温高、天气炎热,“九小场所”如管理不善容易引发火灾。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知识。
什么是“九小”场所?
“九小”场所是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的总称,这些场所虽然生产经营面积小,人员相对较少,但存在诸多火灾隐患。
如何消除火灾隐患?
每日班前班后应进行防火检查,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应随时进行防火检查。检查主要包括: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灭火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门窗有无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广告牌等障碍物;场所是否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是否擅自改变场所的使用性质、扩大经营规模;是否违反规定设置员工宿舍;是否在营业期间进行动火、焊割等有火灾危险性的作业。
一旦起火应如何做?
掌握扑救初起火灾安全知识:场所员工应掌握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掌握火灾易发部位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初起火灾扑救方法和疏散逃生技能;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组织单位员工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并拨打“119”电话报警。
设有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当工作人员听到火灾报警信号时,要及时赶到现场查看,发现火灾后立即组织人员施救;连片设置的场所实行“多户联防”,每5-10个商户组成一个联防小组,按照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相关单位统一行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具备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应按要求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指示标志;营业期间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发生火灾时,员工应通过喊话、发出灯光信号等方式通知、引导火场人员采取正确方式,沿疏散路线有序逃生;疏散引导人员应扶助弱势人员,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火灾无法控制时,参加救援人员要迅速撤离。
来源:更济宁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