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聚焦福州,在深远海打造“大粮仓”。福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先进的海洋科技,正积极投身于深远海农业的开拓。这里,一望无际的海域成为新的耕作天地,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科学的养殖模式,让深海养殖如鱼得水。无数的养殖网箱如同海上的“堡垒”,守护着一筐筐的优质海鲜。福州的深远海“大粮仓”,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也为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海鲜的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展现了福州在海洋领域的创新与担当,正书写着海洋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海域,“定海湾1号”养殖平台静卧碧波之上,颠覆了人们对大黄鱼养殖的认知。在我国沿海海域,类似的耕海牧渔新养法正在兴起,不断将“海上粮仓”推向深蓝。
“海上粮仓”迈向深蓝
半月谈记者登上长约60米、宽32米的平台,脚下是湛蓝的海水。透过网箱的缝隙向下看,大黄鱼正翻腾跳跃、肆意畅游。该平台负责人卢统辉说,与传统小网箱养殖相比,“定海湾1号”养殖水体超过1.5万立方米,大黄鱼活动空间大大增加。
“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 姜克红 摄
“深远海养殖布设海域水质更优、流速更快,这样的环境里养出的鱼,体型更苗条,肉质呈蒜瓣状紧实弹牙,口感接近野生大黄鱼。”卢统辉说,具有以上优点的大黄鱼,零售价可高出传统养殖大黄鱼约4倍,经济效益更高。
深远海养殖平台不仅增加养殖品价值,还能节约人力、提升效率。按下电动按钮,“定海湾1号”的养殖网箱便开始翻转,附着在网上的藤壶、海藻等生物可被轻松晾晒清除。平台还接入视频监控信号,连接海洋水质环境监测设备,海水pH值、溶氧量等数据实时传输到手机。卢统辉说,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可节约一半人工,单位产量超过传统养殖模式的2倍。
据了解,一般在离海岸线3千米以外、水深超过25米的无遮蔽开放海域开展的养殖活动,即算深远海养殖范畴。多位专家认为,我国海域海底有广阔的大陆架,坡度平缓,适合发展深远海养殖。
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海上作业
还有一些深远海渔业平台在海上航行,成为移动的“海洋牧场”。“国信1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一年在海上航行近7000海里。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实现“在船上养鱼”,根据水温、洋流、气候等条件自航转场,可主动避让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目前,“国信1号”已覆盖鱼苗入舱、投喂养殖、起捕、加工等养殖链条。
类似的养殖平台还有不少: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渔旅融合深远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鲍鱼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等已崭露锋芒。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深远海养殖水体达5660万立方米,年产量47万吨,水产品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
进一步发展仍受制约
深远海养殖平台具有装备先进、集约高效、布设灵活等特点,不少养殖企业也想尝试,却因建造难度高、投资体量大望而却步。
深远海养殖面临更复杂的气象和水文水质条件,而我国东南沿海台风、赤潮频发,风高浪大、海水流速快,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在安全性、耐用性和经济性方面仍有待提升。曾有投资约1亿元的深远海半潜式大黄鱼养殖平台,拖航出海仅一个月就出现主体裂缝进水,沉没海底。业内人士称,14级台风过来,一般重力式网箱就毁了。
专家指出,虽然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在不同海区选用何种养殖品种、网箱材料与结构如何优化、灾害天气如何应对等方面,相关研究仍待进一步加强。从命名不难看出,众多深远海养殖平台都冠以“1号”,体现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探路之举。参与“闽投1号”建造的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深海装备养殖工作专班负责人李柳根回忆,在研发建造之初,集团面临着怎么造、造好是否有效益、市场前景如何等多个问题,没有多少样板和先例可参考。
深远海养殖投资体量大,发生灾情灾损重,覆盖养殖平台和养殖物的保险产品仍待开发。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金鹏介绍,深远海养殖以重力式网箱、桁架类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大型渔业装备为主体;除养殖工船可按照养殖渔船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登记外,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产权登记规则尚不明晰,不利于深远海养殖企业持证融资、担保。
打开渔业发展新空间
受访人士认为,助推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提升养殖技术。
振华设计研究总院海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云龙认为,深海养殖并非简单将网箱搬到远海,渔业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强合作,利益共享,搭建由海工企业、渔业龙头、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联盟,推动各方从“单打独斗”转向“深度衔接”。在主管机关支持下,探索完善安全、合理、适合我国海域特点的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标准。
王金鹏建议,相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深远海养殖平台的产权确权登记体系和交易政策。鼓励金融资本介入深远海养殖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发挥保险等金融机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
此前,连江县为“泰渔1号”发放“闽连渔养00001”号全国县级首本深远海养殖平台所有权证书,证书为渔业船舶证,登记了养殖平台的船舶种类、渔船编号、船舶所有人名称、取得所有权日期等各项信息。这相当于为深远海养殖装备颁发“身份证”,平台所有者或使用者可享受更便捷的权益保障、融资贷款与保险服务。
深远海养殖不能“复制近海”,必须在品种开发上做足差异化文章。养殖对象应与已有的近岸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等传统生产方式有所差异,加强深远海养殖种苗研究,培育出适合深远海养殖、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钱忠敏认为,深远海养殖要因地制宜,有序谋划。我国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水文条件不同,应科学评价和选划深远海养殖区域,合理布局养殖容量、养殖品种。(半月谈记者 庞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