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把控领域,0.1 毫米的质检精度堪称极致。辅布司通过多年的钻研与实践,向同行亮出了宝贵经验。他们注重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细打磨,从原材料的筛选到加工工艺的严格把控,都以毫厘之差为标准。研发团队不断优化检测设备,使其能够精准捕捉 0.1 毫米的细微差异。同时,员工们秉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每一件产品都进行不厌其烦的检验。正是这种对精度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让辅布司炼就了 0.1 毫米的质检精度,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0.1毫米的质检精度如何炼成?
纺织行业应用AI技术,辅布司向同行亮出经验
福建辅布司纺织有限公司今年升级了蕾丝花边AI质检解决方案。新方案与人工检测相比,用工成本降低70%,花边品质提升2个等级,检测覆盖率100%,而且质检精度达到0.1毫米。7月31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福建纺织行业AI实践应用论坛暨蕾丝花边AI质检解决方案发布会在福州新区(长乐区)举办,辅布司将这套解决方案向同行进行推介。
同行参观辅布司。记者 蒋雅琛 摄
“AI技术精准锚定质量管控这一行业核心痛点,传统车间便能焕发智能新生,这不仅是企业成本结构的优化,更是品牌价值的提升。”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指出,辅布司的创新实践充分印证,当前中国纺织行业正从“大而全”迈向“强而韧”,针织行业尤其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发布会现场,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董事长高勇详细介绍了旗下辅布司的蕾丝花边AI质检解决方案。“结合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和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强大算力与技术支持,这套方案通过高精度视觉算法和边缘部署,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全流程实时质检。此举将人工检测转化为自动化质量控制,不仅显著提升了质检效率、产品良率和产品覆盖率,降低了人工费用和成本,同时,还能对瑕疵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生产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与此同时,高勇通过大屏幕上的数据对比,为在场同行算了一笔账——从前一名工人巡检2台设备,实行两班倒的话,20台织布机就需要20名工人,采用这套方案后,仅需4名工人。此外,由于新方案省去了坯检环节,又可以减少2名工人,这意味着总共可以减少18人,人工成本每年可节省180万元。
这笔“明白账”激起了在场同行的强烈兴趣,当天下午,大家又前往园区实地考察。
“检测率真的有这么高吗?”“会不会有误报的可能?”“能不能真的实现人工成本降低?”在辅布司的智慧纺织研发实验室,大家一边观察,一边好奇地询问每一个细节。
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吴嘉喆介绍,4年多来,他们联合华为一直在研发AI质检的相关技术,也曾经进行过多种尝试。“之前我们是在距离织布机大约一米处架设拱门,在上面安装4个摄像头,通过拍摄的视频进行AI检测,但是这种方式很难拍到细微的瑕疵,而且拱门也会影响工人操作。后来我们就改成在织布机上安装相机,距离织布大约10厘米的位置来回扫描拍摄图片,通过图片来进行AI检测。”
吴嘉喆和同事们在多台织布机上为同行们开展实验。将一根丝线放到织布上,机器马上亮灯提示,通过织布机旁的屏幕可以确定瑕疵的位置,以及瑕疵的图片。以此作为参考,工人们可以马上定位,马上解决。
“之前就有听说辅布司做了新的尝试,这次来实地参观,确实感觉到新质生产力为传统产业带来的革新。”一名来自泉州的纺织同行向记者透露,他们有意愿引进辅布司的这套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工人投入实业,让整体产业不断焕发活力。”
为支撑这套方案更好地惠及纺织产业,当天活动中,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进行了多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华为将与其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化技术共研与市场拓展,数字福州集团、工商银行福州自贸区分行及兴业银行福州自贸区分行将与其共同构建“技术+产业+金融”的协同生态。(记者 蒋雅琛)
上一篇:湿地保护 福州新起点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