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阳按照专业消防员的标准训练自己
张肖阳做的消防设施操作员课堂笔记
网友送给张肖阳 一个消防车模型
“衡水消防”发布视频 感谢张肖阳协助灭火的义举
张肖阳用电动三轮车 改装的洒水车
37岁的张肖阳是衡水一家酒店的夜班保安。因为小时候的一次自救灭火,他想成为一名消防员。但初中毕业辍学打工后,他离那个消防梦越来越远。直到2017年从北京返乡后,张肖阳把家一点点建成一个微型消防站——家门口的墙上,一块黄色牌子上写着“肖阳义务消防站”,下面留着他的电话。
他把工资的一部分用于购置消防器材,还用日常用品改装成了灭火装备。张肖阳时常绕村巡逻,排查火灾隐患,下夜班后就在家里进行消防训练,雷打不动。很多次为了救火,他上班迟到,被扣工资。但张肖阳说,“我不能见了不管。我是一个义务消防员。”
玩具车承载的消防梦
张肖阳生于河北衡水,七八岁时第一次遭遇起火。一个停电的晚上,父母不在家,他在床上的蚊帐里点蜡烛照亮。不小心弄倒蜡烛后,烛火把蚊帐的一角烧着了,他赶紧跑到院子里的水缸取水,自己灭了火。虽然经历了一次危险,但那次灭火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虽然那是很小的火,但也不是闹着玩的,能灭火让我很有成就感。”
张肖阳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2010年开始外出打工。随着年龄渐长,他也离成为消防员这个梦想越来越远。2014年,张肖阳在北京丰台一家木材厂的企业消防小队里工作。消防对木材厂来说是重中之重,厂房面积大,如果发生火灾,等救援根本来不及。也因此,厂里组建了自己的消防小队。连续三年,张肖阳都参加了厂里组织的消防演练和培训,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支企业消防队里。现在他还记得,在木材厂厂区二楼的办公室里,见到区里来给大家培训的消防员时激动的心情。
当地组织的任何消防比赛、活动他都会参加,在张肖阳看来,这是一个挺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观摩别人的训练方法,进一步为我所用。”2017年,张肖阳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消防比武活动。在多支代表队伍中,他所在的企业消防小队拿了不少团体奖项。“虽然不是真正的消防员,但是我们那股精气神儿却是真的。”
也是同一年,因为需要照顾家里,张肖阳回到了老家衡水,成为当地一家酒店的夜班保安。每天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是他值班的时间。虽然离开企业消防队,回到了老家,但张肖阳的消防“工作”却并没有停止。
家距离酒店大概20多分钟的路程,张肖阳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有时他会利用上下班这点时间,顺便巡逻一圈,看看哪里有火灾隐患。白天的自由时间,张肖阳除了休息,就是训练。他有严格的时间表,早上10点左右进行“原地着装”训练,吃过午饭再进行“消防水带铺设和连接”等其他科目的训练。他的生活就这样被值班和消防这两件事填满。
只要是跟消防相关,总能吸引张肖阳的注意。在街上看到消防人员训练或者演习,不管当时在做什么,他都会停下看看。不过,随着年纪增长,他也渐渐察觉到体能不似当初,肯定比不过更年轻的小伙子。
2020年,张肖阳花10块钱在市场里买了一个玩具消防车。他说,这辆红色的玩具消防车就像他的“精神图腾”。每次看到,就能继续坚持自己在做的事情。“它的背后是一种救人于水火的使命。”
建在家里的微型消防站
在张肖阳的家里,一个微型消防站逐渐建立起来。
张肖阳家里最整洁的角落是他放置安全帽、消防服的地方。在那个小架子上,消防帽和两套消防服被整齐地挂在上面。消防服是他花了500多块钱在网上买的,两套换着穿。“这套如果出任务弄脏了,还有另一套换上。”
房间里的一面墙上是张肖阳自己手写的字,“有警必出、有难必帮、有求必应”。张肖阳说,这个微型消防站“有车、有人员、有战斗力”。
每天上下班,张肖阳都把自己的消防器材带上。小小的电动车被占得满满的,上面放着一个绿色的电动农用喷雾器,那是他花78元买的。对他来说,这就是一台简易灭火器——报警器、长柄锹,连红色的消防桶和消防水带也都塞在车上。“一旦有火情发生,咱就能迅速投入战斗。”他说。
张肖阳介绍,这些东西各有各的用处。“一旦有火情发生,摇动手摇报警器就能发出警报,提醒人们注意。消防桶可以打水灭火,还可以往喷雾器里加水,安全绳与防毒面具可以用来指示逃生路线。”
虽然这些器材并不全是专业的,但是张肖阳在尽力让自己的装备丰富、有用起来。“有的消防器材买不到的,也有的一些价格昂贵,我希望我的器材轻便、灵活、好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尽管一直如此准备着,但张肖阳说,宁肯这些装备放在家里的架子上生锈,也不希望用到它们。
去年11月,张肖阳每天带着的这些器材派上了用场。上班路上,他发现附近的村有地方起火,“我在路上就看到东南角方向有烟,到着火点的时候,火已经蹿起来了,我迅速打119报警,带消防员去了现场,然后帮着他们用灭火器进行了处置。”
一个义务消防员的执拗
张肖阳记了厚厚的一本消防知识,那是他曾经向成为一名真正的消防员而努力的证明。2022年,他准备考消防设施操作员,后来没能参加考试。不过,对于那些学过的知识,张肖阳一直很珍惜。
2019年,张肖阳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记录自己的训练日常。有时也把自己学到的消防知识发出来,“想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张肖阳说自己的训练都是参考专业的消防员训练。“我会学习专业消防队发的视频,争取训练跟他们一样正规、专业。”说起训练,张肖阳滔滔不绝。在解释“原地着装”训练时,他又不自觉地激动起来,“原地着装考验战斗员对装备的熟悉,首先在场地上标出一米的器材线……”
张肖阳给出了一个数字,26秒。他很骄傲,觉得这个“原地着装”的成绩不错,甚至比得上专业消防员。“因为专业消防员的标准就是45秒内首车必须出库,你得上车就走。”张肖阳一直用专业消防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的装备器材、身体素质虽然比不上专业的,但是我的训练标准跟他们一样。”
张肖阳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希望他做这些事。他们会说:“你买这些东西有啥用?”张肖阳会反问:“那楼里配置的消防设施有啥用?”久而久之,父母不再跟他争论,“他们知道这是我热爱的工作,就不再干涉了。”
在张肖阳家门口写着“肖阳义务消防站”的黄色长方形牌子上留着他的电话,他也曾接到过谎报火情的电话。去年,“有人打电话说着火了,但是我去了却发现啥事没有。”那次他正在市区买东西,听到消息,扔下已经称好的瓜子就跑。
张肖阳也有些生气,反复说起火不是闹着玩的。转过头,他对于消防这件事还是全心地投入。在一些村民眼里,这样的张肖阳是“不务正业”“瞎弄”,也有人问他,“有消防队在,你折腾啥?”但他有自己坚持的理由。“你知道消防队从接警到出警赶到现场需要多长时间吗?我们这附近是南环路中队,到我们村是14.7公里,万一赶上路上堵车,万一路窄开不进怎么办?”
张肖阳说铺水带、水泵运转都需要时间,他的作用就是在出现这些“万一”的时候,能争取到一些宝贵的时间。
6年参与146次火情救援
在张肖阳的笔记本上,有146条记录,那是他6年来参与的146次火情救援。其中有邻村的家用电器起火,村民的仓库起火,路人烟头引起的火,也有野外的杂草起火。本子上记录的每一起大小火情都有他的身影。
张肖阳工作时穿的保安服上有保安字样的标条,他还定制了一个“义务消防员”的标条。穿着这套衣服,揭下保安标条,就是义务消防员专业服装。“春季防火或者是冬季防火的时候,我就贴上‘义务消防员’的标。”
这么多年来,张肖阳印象最深的参与救火是2023年3月,邻村的一户村民家里电器着火。张肖阳赶到时消防员已经在现场灭火,但他还是积极参与其中,“给他们打一个辅助。”他很看重“辅助”的作用。“消防员不一定了解村里的小路能不能开进消防车,我起码熟悉这边。”
也正是因为担心如果在狭窄偏僻的地方发生火情,消防车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开进去,张肖阳坚定了要买一辆小消防车的信念。今年,张肖阳花3000多块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改装成洒水车。在这辆洒水车的侧面,两行红色的字写着:“肖阳义务消防站,有难必帮,有求必应”。几年来,张肖阳在购买消防器材上花了至少五六千块钱,相当于他两个多月的工资。
今年清明前后那段时间,赶上火情高发期,因为上班路上去救火,张肖阳迟到了五六次,被扣了60块钱工资。可每次参与完灭火,张肖阳只是转身默默离开,不会逗留,也不会等着对方感谢或者给予报酬。“义务消防员这几个字,我觉得自己当之无愧。”
消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每年的干燥季节,都是火灾高发期,张肖阳几乎每天都会在村里巡逻。巡逻一圈下来要一个小时左右。“我干的就是这个活,就得干好。”今年5月份,他巡逻的时候发现邻村有烟,去现场发现是库房起火了,他赶紧跟着工作人员一起灭火、排烟。“所以说巡逻真的挺重要的。”
张肖阳很清楚,相比于灭火,更重要的是“把火灾隐患扑灭在萌芽之中”。他曾在下班的路上经历一场商场大火,当时他坐在公交车里心情焦灼,“好多商铺十几年的积蓄都在里边,一把火全烧光了。”
有人在张肖阳的视频下面评论,认为他在冒充消防员蹭消防流量,但张肖阳不在意,“冒充消防员是违法的,但我是义务消防员,我是志愿者,我并不需要伪造冒充,我只是用消防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他也收获了很多网友的支持,有网友给他寄来训练的体能服。最近,还有网友送给张肖阳一辆消防车模型,“这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消防车就像一种精神支持,让我想起从前在企业里做消防工作的日子。”有消防员在视频下面称呼张肖阳为战友,这让他有点不好意思。“我恐怕不配这两个字,因为我毕竟不是正式的消防员,我只是做了一个义务消防员该做的事情,但我特别感动。”
张肖阳说,对他来说义务消防不是一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他把这当成自己长期的事业,“不管有没有人
上一篇:今年上半年全省贷款增速稳中有升
下一篇: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向多地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