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意外中,车祸的发生都是在瞬间。生命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巴彦淖尔市医院交出了满意的试卷。
近日凌晨,一名车祸患者被紧急送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急诊科。此时的他已陷入昏迷,浑身是血。急诊科的全腹部增强CT显示:腹主动脉破裂、腹腔大量积血、多脏器损伤、全身多处骨折……每一项伤情都足以致命。
“姓名?”“不知道。”“家属联系方式?”“没有。”信息登记本上空空如也,连最基本的身份信息都未知。
此刻,急诊室的空气里,“生命至上”四个字压过了所有规则。“开通绿色通道,先救人!”急诊科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火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第一时间组织会诊,迅速投身到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
术前会诊(巴彦淖尔市医院 供图)
会诊电话在第一时间拨通了血管腹壁疝科夜班医师魏东的手机。魏东迅速赶到急诊科,评估病情:患者已陷入失血性休克,情况万分危急。他果断将患者收入院,并立刻向上级主任医师张有卓汇报了患者的危急状况。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通知的主任医师张金柱、副主任医师段飞和住院医师毕旭东迅速做好急诊手术的各项准备。
凌晨2点,张金柱带领团队全力抢救。他们成功完成了腹主动脉造影、球囊阻断、破口修补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然而,手术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挑战——乙状结肠破裂。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宝音升博尔立即赶来,无缝衔接进行乙状结肠及系膜破裂修补术。
长达5个半小时的手术中,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形成一个训练有素的战斗集体,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没有丝毫延误。术中,患者出血量高达6000ml,相当于把人体全身的血液换了一遍还多。医护人员沉着冷静,自体血回收、输血补液等措施环环相扣,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悉心照顾(巴彦淖尔市医院 供图)
术后,患者转入ICU,医护人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监护患者的病情。管床医师魏东深知:手术成功只是这场生死较量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第一步,术后各器官能否顺利“重启”,还有诸多未知。魏东不放心,昼夜陪护,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一陪,就是5天。
术后第2天晚上,经过交警联系,患者家属从山西省赶来。医疗团队详细介绍了患者病情,住院手续这时才补充完整。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术后18天,呼吸机成功脱机;术后20天,患者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这一系列的好消息,不仅是患者生命的转机,更是巴彦淖尔市医院多学科协作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逐步好转。在这场生死救援中,巴彦淖尔市医院以“生命至上”的的原则与担当精神,展现出了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面对车祸昏迷的患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来源:巴彦淖尔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