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昨天(29日)下午,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有人员需要转移,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到场后,队员先行涉水渡河勘察现场环境,考虑到河流湍急,最终决定在断桥上以梯搭桥展开救援,第一时间架设绳索,打通进村通道。
连日强降雨冲垮了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苍术会行政村河北自然村唯一通往公路的桥梁,村里有30多位村民被困。
昨天下午,记者抵达现场时,第一批消防人员正在搬运工具,为转移被困群众做准备。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到场后,副支队长刘东带领水域救援人员开始勘察地形和水势,尝试通过水面横渡转移群众。
刘东说:“我们打算让村里出来一个人,我们打一个抛投器过去,用一根牵引绳,沿着水收过去,然后在那边打一个支点加横渡,把村里的人一个个转移出来。”
16点25分,消防人员成功将救生抛投器打到对面岸上,再将漂浮绳接到抛投器的线上。由于水流湍急,绳子沾水后又变得很沉,通过近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漂浮绳送到对岸村民的手里。
随后,消防人员把漂浮绳绑在大石块上,三名水域救援人员准备横渡到河对岸。横渡激流时,人员入水后被水流冲击与绳桥连接极易形成“死亡V”,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一位消防人员拿出了工具刀:“如果一旦形成‘死亡V’自己摆脱不了,我这边可以马上把绳子割掉,让他顺流而下。”
16点42分,第一位水域救援人员通过漂浮绳渡河,不到五分钟,三位水域救援人员成功抵达对岸,立即开始对村里的情况进行摸排。
经过渡河后的综合评估,考虑现场的实际环境,再加上村里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消防救援人员决定架桥转移被困群众。
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刘东说:“整个河面比较宽,救援相对比较危险。水位高度、河面宽度都不利于救援。”
17点20分,消防人员们开始送消防救援梯在被冲垮的桥梁上架桥;18点09分,第一位村民成功过桥;18点21分,第一个孩子成功转移。
为了让梯子能更加稳固,采用多角度加固,再配上安全绳,来确保稳定性。
水域救援人员张怀涛介绍:“架梯子架桥做了以下几个保护,一是梯子本身是保护;第二,架了一根安全绳,安全绳既是保护绳,也是给人心理上手扶着的一种心理安慰;第三,我们有一个救援人员做活饵救援,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假设有人员落入水中,我们的人员第一时间跳入水中,把被困者从水面捞出来。”
果先生11岁的女儿看着湍急的河水,不敢迈步,在消防人员的陪伴下,顺利通过了消防梯。
果先生说,两个孩子在爷爷奶奶家,看到新闻说密云下暴雨,就尝试联系家里,却联系不上。中午得知要转移村民,他就一直守在村对岸,女儿出来的那一刻,父女二人抱在了一起。
果先生和女儿拥抱在一起
记者:这几天您都会来这看一眼吗?
果先生:每天都会来,看一眼踏实一点,联系不上,我在对岸能看见孩子,看见爷爷奶奶也挺好。
记者:刚才孩子出来的时候,我看您二位一直抱了好久。
果先生:那会消防人员跟我们说要解救他们,我一直等到现在,能够平安出来,太激动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不间断转移,19点59分,最后一位行动不便的村民成功转移,一直在河对岸安抚人心的村小组长果长存,终于松了一口气。
果长存:我们已经在村里困了两天了,水、电、路都断了。那天夜间开始下雨就轮流值班,一是为了防洪水,二是保证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开始渡河的时候,像腿脚不便的,包括小孩,有担心吗?
果长存:一开始是担心,过了俩人就没担心,他们(消防人员)经验十足,很有把握,后来老百姓也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