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金玉茹 通讯员 齐斌
夏日炎炎,各色饮料包装精美、口味喜人,登上货架迎接属于它们的销售旺季。但是过多的摄入糖类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近年来,人们渐渐从传统的“含糖饮料”转向对新型的“无糖饮料”青睐有加。无糖饮料一般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的甜味饮料。在生产中,商家会加入人工合成的醇糖类甜味剂来改善产品的口感。这些甜味剂的甜度非常高,例如,三氯蔗糖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600倍,阿斯巴甜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200倍。
那么无糖饮料是否对身体有害呢?记者专门采访了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所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29份各类饮料样品,开展三氯蔗糖、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等6种常用甜味剂的检测。其中检出较多的甜味剂为三氯蔗糖和安赛蜜,添加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相关规定。目前研究发现,适量饮用无糖饮料对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长期过量可能带来代谢、肠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1.干扰糖代谢机制:人工甜味剂可能通过激活甜味受体,干扰胰岛素分泌或导致胰岛素抵抗。
2.肠道菌群失衡:代糖可能抑制有益菌生长,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间接影响代谢功能和免疫力。
3.食欲与饮食习惯:长期饮用可能使人更偏好甜食,导致过量摄入其他高热量食物,抵消“无糖”带来的益处。
郑州市疾控专家建议:在选择心仪饮料时,大家应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了解其中的甜味剂。日常补水也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柠檬水等,若需甜味,可少量添加蜂蜜或新鲜水果调味。无糖饮料不应视为完全无害的“安全选项”,需科学看待其作用,避免依赖其作为主要解渴方式,才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上一篇:干支联动查隐患 共筑汛期水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