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大兴机场举办“兴安-2025”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模拟一架国内进港航班受虚假信息威胁、飞机失事应急处置全流程。本次演练是大兴机场投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据了解,演练过程中,消防救援队伍按照要求,3分钟之内迅速到位。
航班疑似有“爆炸物”,机场启动应急预案
8时30分,演练正式开始。XL2025航班由H地飞往大兴机场,计划落地时间为上午9时。落地前约半小时,大兴机场服务热线收到匿名电话,声称该航班上有爆炸物。大兴机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指挥中心成立机场总指挥部,会同机场公安、航司、空管等有关单位进行会商研判,密切关注航班实时动态,在飞行区内成立现场指挥部,提前组织机场消防、急救、公安等力量集结待命。
上午9时许,飞机降落在大兴机场01L跑道,在着陆过程中飞机偏出跑道,出现火情。大兴机场总指挥部立即决策,组织各救援单位紧急出动,全力开展航空器灭火和应急救援,机场消防开展灭火处置,协助航司地服组织旅客疏散。机场急救开展检伤分类、先期处置和伤员转运等。
值得关注的是,演练过程除了设有信息接收与研判、现场救援与处置环节,还包括旅客及机组临时安置、家属援助、救援结束等环节,具体包括24个演练科目。演练场景方面,包括大兴机场应急指挥中心、公务机坪、航站楼、新闻发布厅、航司家属援助中心等9个现场。记者观察到,在旅客、家属临时安置点,有医疗组人员全程陪同,随时回答旅客、家属的问题,介绍救治进展。
中联航运行控制部总经理邸晓策介绍,通过本次演练可以发现,在家属援助方面还有统筹和梳理的空间,“针对不同家庭、不同旅客,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安抚与救援,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模拟新闻发布会通报救援情况
在真实发生的空难中,除了第一时间救援,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相关信息、救治情况等都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天的演练中还有重要一环,这就是新闻发布会。
演练设置了新闻发布会环节。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本次发布地点选在首都机场管理学院,距离大兴机场航站楼3公里左右。发布会现场设置了大兴机场、兴蓝航空、机场消防、机场急救的4位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们围绕救援、事故原因、后续事故调查等进行提问。
11时30分左右,随着模拟新闻发布会的结束,本次演练的所有科目全部完成。大兴机场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孙宝清介绍,本次演练是大兴机场投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来自大兴机场、中联航、大兴空管中心、医救中心、安保公司等驻场单位以及地方消防、急救、卫健部门等20余家单位的800余人参与演练。
演练全过程出动应急救援综合指挥车、消防主力泡沫车、抢险破拆车等各类应急保障车辆80余辆,使用残损航空器搬移专用设备以及大兴机场自主研发的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启动14个机场级应急预案和联动方案、协议。
机场消防、医疗救援队伍迅速到位
孙宝清介绍,本次演练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流程长、环节多,在衔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捋顺。举例来看,在救援时,有的救援单位进入飞行区不需要引导,有的则需要引导,这对于飞行区来说就非常忙碌,过程中可能出现引导错误或引导到场晚的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次演练完成后将进行全面复盘和梳理,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孙宝清表示,大兴机场的主要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援队伍,以及相关单位等。根据民航局要求,消防救援队伍必须在3分钟之内到达跑道任意一个位置。本次演练中,消防、医疗救援队伍达到相关要求。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