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急总医院心内科接连打赢两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面对两位被肺栓塞“魔爪”紧紧揪住的患者——一位是 52 岁因胸闷气短就医的中年女性,另一位是 78 岁突发胸部不适的老年女性,心内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成功实施经皮肺动脉取栓术,将她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再次彰显了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强大实力。
快速反应,中年女性转危为安
2025 年 6 月 23 日,52 岁的中年女性患者,作为酒店保洁人员,因间断胸闷、气短,还伴有双腿酸痛,来到应急总医院就诊。门诊检查发现她肺部血管有异常,随后被收入心内科病房。进一步详细检查显示,她肺部的主要血管和分支有多处被血栓堵住,心脏右心室也出现了增宽的迹象,腿部静脉也有血栓形成。
心内科范煜东主任、刘鹏主任和顾菲菲主任医师迅速组织会诊,仔细评估后认为她需要尽快进行取栓手术。为了确保治疗方案万无一失,医院还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肺血管与血栓性疾病科韩宝石主任一同会诊。韩主任确认患者不仅要取栓,还要植入一个防止血栓再次掉落的滤器,并建议马上手术。
韩宝石主任、张子龙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6 月 26 日,手术正式开始。在韩宝石主任和范煜东主任的指导下,心内科张子龙副主任医师凭借高超的技术,成功为患者取出了大量血栓,并植入了滤器。术后,通过药物进行后续治疗。
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复查发现,肺部血管的压力明显降低,治疗效果非常好。在顾菲菲主任医师和张苗苗副主任医师的精心指导下,患者的康复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她已基本恢复健康,很快就能出院了。考虑到她比较年轻,也没有长期卧床等情况,医生还对她血栓形成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检查,没发现明显的诱因,并叮嘱她要多活动双腿,避免久坐久卧,一个月后再回来取出滤器。
术后由范煜东主任、刘鹏主任、顾菲菲主任医师、张苗苗副主任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查房
再战险情,老年患者重获生机
2025 年 7 月 4 日,78 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突发胸部不适被紧急送到应急总医院急诊。检查发现她血液中一种反映血栓的指标明显升高,还伴有严重的缺氧症状,肺部血管也有多处被血栓堵塞,心脏右侧增大,腿部静脉也有血栓。由于病情危急,她被立即收入心内科重症监护室。
有了之前救治那位中年患者的经验,结合这位老年患者的情况,范煜东主任和顾菲菲主任医师迅速判断她也需要进行取栓手术并植入滤器。当天下午,在韩宝石主任的指导和范煜东主任的协调下,心内科张庆军副主任医师为她进行了手术。
韩宝石主任、张庆军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手术室内,张庆军全神贯注,成功从患者肺部血管中取出了大量血栓。血栓一取出,患者的不适症状立刻缓解,缺氧情况也迅速改善。术后,患者回到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复查发现,肺部血管的压力明显降低,心脏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目前,她的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很快就能转到普通病房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多科协作,彰显医院实力担当
这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应急总医院门急诊对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识别和反应能力的体现。从患者入院时的迅速诊断,到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紧急会诊,再到手术台上的争分夺秒,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充分展现了医院在应对急危重症时的高效协作能力。
心内科团队
同时,这也证明了应急总医院心内科团队具备实施经皮肺动脉取栓术的高超技术。近年来,心内科在学科建设和临床研究方面不断努力,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可靠、专业的医疗服务。
认识肺栓塞:隐匿而危险的“健康杀手”
肺栓塞是一种发病急且非常危险的心血管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作,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简单来说,就是肺部血管被血栓堵住了,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在肺部进行氧气交换,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以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主要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治疗过程比较复杂。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肺动脉取栓术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来源:心内科
供稿:孙宝晶、范煜东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来源:北京号
作者:应急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