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秋季学期起,北京中小学将迎来重大变革——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这一举措旨在让孩子们提前接触并了解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课程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科技的兴趣。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彰显了北京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视,将推动北京教育在科技时代迈向新的高度。
近日,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下称《工作方案》),计划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工作方案》明确,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常态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泛在化人工智能教育支撑体系、多渠道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体系、立体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体系、多维度人工智能教育推广体系,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工作方案》提出,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学校可以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要求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