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福州鲍鱼养殖模式,展现了独特的产业景象。13 亿粒连江鲍北上“避暑”,这一举措彰显了福州鲍鱼养殖的智慧与创新。连江鲍以其优质的品质闻名,通过北上避暑,适应不同季节的生长环境,确保了鲍鱼的良好生长态势。这种养殖模式不仅体现了对鲍鱼生长规律的精准把握,也反映出福州养殖产业在技术应用和管理上的成熟。它为当地鲍鱼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水产养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进步。
2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福建连江:海温升高 鲍鱼开启北上‘避暑之旅’”为题,聚焦福州鲍鱼养殖模式。
连江鲍鱼搭上活水运输船。
随着天气转暖,连江海域水温逐渐升高。13亿粒连江鲍鱼进入“候鸟模式”,陆续登上前往北方海域的“专船”与“专车”,开启新一年的“避暑之旅”。
“我们最早尝试过空运,后又改用陆运,但因运输需求量增大、鲍鱼死亡率偏高,于是在2015年自主研发出两艘5000吨级的活水运输船。”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寿介绍,船上的喷淋式供水系统可以为鲍鱼提供高效流通的海水,通过保持舱内水中含氧量来提高运输成活率。
据悉,今年连江北上的鲍鱼由3亿粒成品、半成品鲍鱼及10亿粒鲍鱼苗组成。它们将跨越1600多公里,到达水温较低的山东荣成、辽宁大连海域。其中,半成品鲍鱼经过几个月的“北养”后将就地销售,而鲍鱼苗预计于12月初“返乡过冬”。
据了解,鲍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至25℃,北上避暑、南下过冬的“候鸟”模式不仅可以缩短养殖周期,还能提升鲍鱼成活率以及品质。(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连融媒 文/摄)
上一篇:连江滩途享乐营地“上新”
下一篇:连江上演“晒春”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