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旅产业的大模型还需要优化。特别是要提高统筹层级,在省级或市级搭建智慧文旅决策平台,方便市县文旅部门研判响应
□作者 马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五一假期,全国多地游客爆棚,景区人山人海。比如,桂林漓江景区不仅堵车堵人还堵船。潮涌的游客带来了文旅产业大发展,但是也在考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各地政府部门各出奇招,尽可能满足暴涨的游客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开放机关食堂,提供免费停车服务,路边停车首违不罚。宣恩县为解决住宿问题,还邀请游客住进文旅局长家。
每年假期都会出现人多车多路堵和旅游体验不佳的问题。尽管各地文旅部门下大力气应急响应,但是临时抱佛脚可以解燃眉之急,却治标不治本。
一些地区热衷于加大流量投入来吸引游客打卡旅游,但是服务设施和能力却配套不起来,游客来了也接不住“泼天的富贵”,反而可能影响口碑和可持续发展。从今年多地的应急响应来看,有的文旅部门不能未雨绸缪,无法预判游客规模,只能仓促上阵和紧急救驾。
要想化解假期旅游难题,就需要在政府让利的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和制度创新来提升文旅产业发展与治理能力。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智慧文旅发展与治理提供了利器,也应更多用于文旅规划和游客服务。比如,为游客提供智慧咨询服务,方便游客查询旅游路线。再如,基于文旅大数据进行智能研判,为政府响应提供精准辅助。
通过目的地搜索、车票机票购买、酒店民宿预订、交通导航等来源的文旅大数据,政府部门完全可以提前精准预测客流量,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补足短板。在预测客流量严重超过本地承载力的时候,政府部门要启动应急预案,对尚未到来的游客发布提醒告知,并分流到其他目的地。
政府也需要引导游客错峰出游,避免同质化的扎堆游。在热门目的地人从众的同时,也有不少小众景点无人问津。政府部门可以将各个景区和路线的相关数据开放共享,同企业合作开发智慧旅游方面的应用程序,为游客提供查询和选择服务。这样一来,可以优化文旅供需匹配,缓解假期旅游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文旅相关的各类数据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平台企业,聚焦文旅产业的大模型还需要优化。这需要探索政企数据共享和算法共创,充分利用这些宝贵大数据的潜能,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更好服务游客。特别是要提高统筹层级,在省级或市级搭建智慧文旅决策平台,方便市县文旅部门研判响应。
假日经济在培育旅游文化和拉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也越来越暴露出扎堆游的种种弊病。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各地设立春假等假期,倡导错峰旅游,有助于熨平客流量忽高忽低造成的文旅产业周期紊乱。
与此同时,作为游客的每一个人,出门在外不能“说走就走”毫无准备,甚至寄希望于政府部门“一宠再宠”。提前规划和做足功课,既方便旅游接待单位有所准备,也可以避免遭遇“人在囧途”的难题。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尹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