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这一宣告如同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国际社会的上空。加沙地带,这片本就饱经战火与苦难的土地,如今仅剩下11%的区域可供巴勒斯坦民众生存。这意味着无数家庭被挤压在狭小的空间里,他们面临着基本生活资源匮乏的绝境。住所拥挤不堪,食物、水源、医疗资源等都极度紧张。儿童在废墟中失去了欢乐的童年,老人在不安与惶恐中艰难度日。这一现状是巴以冲突残酷性的深刻体现,也迫切地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努力,推动和平解决巴以问题,给巴勒斯坦民众更多生存与发展的希望。
几天前,以军又发布了新的撤离令,要求包括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东部的巴勒斯坦民众撤离。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20日表示,以军一再要求加沙地带不同地区的民众撤离,然而其划出的所谓“人道主义安全区”面积却在不断被压缩,目前只占整个加沙地带领土面积的11%,大批加沙民众只得在以军空袭和炮火下辗转流浪、挣扎求生。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加沙地带办事处专员 乔纳森·惠托尔:在过去几天里,新的撤离令已经影响了超过10万人。民众从汗尤尼斯和代尔拜拉赫地区被赶出去,带着所剩无几的财产奔波流浪。
代尔拜拉赫东部的民众匆忙地将仅剩下的几卷铺盖和生活用品放在车上,就此再次踏上逃离之路。赫莱斯一家已经是在10个月的巴以战火中第14次撤离。赫莱斯说,日复一日,生活在恐慌和反复逃离中,已经让他心力交瘁,常常感觉像是失了魂一样。
流离失所者 赫莱斯:无数次流离失所让我感觉,像灵魂快要脱离了身体。为什么不把我们扔进海里,或者干脆向我们扔颗核弹,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种生活中解脱出来,我们受够了。
这里就是一处以军所谓“人道主义区”,海滩上都是用破布或毯子搭成的临时帐篷,不仅人满为患,地上还堆满了垃圾。和赫莱斯一样,阿法纳也对未来充满绝望,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才能解脱。
流离失所者 阿法纳:这里太拥挤了,我们就像是住在垃圾堆上面,没有地方住了。我们还要这样挤在一起多久?我不知道。他们是想要挖个坑,把我们扔进去。还是把我们赶到船上,扔进海里,我不知道。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加沙地带办事处专员 乔纳森·惠托尔: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帐篷可以分发给民众,而且因为许多海水淡化厂和水井,在以军下令撤离的区域,因此(代尔拜拉赫)供水下降了70%,很多地方已过于拥挤。人们不得不非常靠近大海的沙滩边缘搭建帐篷。现在加沙地带只剩下11%的区域可以生活,人们已经无处可去。就在我们周围,爆炸、空袭、交火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