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烟台发布了“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至2025年,烟台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均体育场面积3.0平方米;创建省级以上体育产业基地、单位或项目20个。
形成区域特色与品牌,构建“一核引领、双翼齐飞、多极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十四五”是烟台市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的关键阶段。
01
新发展格局下,烟台如何更好发展体育产业?
最近,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达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相较2018年增长10.9%,增加值增长11.6%。
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总规模为14930亿元,增加值为7615亿元,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7.7%;
2020年中国体育服务产业总规模为14136亿元 ,较2019年减少了793.50亿元,同比减少5.3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20年烟台体育产业总规模400亿,人均体育场2.62平方米,人均体育消费1600元,创建省级以上体育产业基地、单位或项目11个。
而且烟台的孙一文、张常鸿等11名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表现的都非常出色,可见烟台有一定的体育基础。
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海上运动、沙滩运动、冰雪运动、武术运动、篮球运动等品牌效应凸显,力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彩运动之都”。
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例超过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与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综合体等超过20个。

据了解,2021年烟台各区市新增各类体育场地设施20处以上。
力争在十四五末,增加篮球场地100处以上,创建篮球特色小学、初中各超过100所,70%的中小学能开展篮球教学活动,做到人人会篮球、月月有比赛。
做到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满足人们休闲活动的需要。
所以体育产业发展,不仅局限在产业,还要更多贴合生活,期待体育能为城市带来新的能量,促进城市经济、人才方面发展。
02
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
烟台计划到2025年,形成区域特色与品牌,构建“一核引领、双翼齐飞、多极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一核:即烟台核心片区,包括芝罘区、莱山区,向西延伸至福山区、开发区、蓬莱区、长岛综合试验区。
核心片区产业重点项目:芝罘区全面突破、滨海与夹河两带提升、振兴烟台“篮球之乡”品牌。

北翼体育产业带:打造沿海蓝色体育产业带。
大力开发滨海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海岛休闲体育等资源,广泛开展黄金海岸自行车、骑车露营、帆船帆板、海上垂钓、健身旅游以及潜水体验等项目。
重点项目蓬莱体育赛城、建设长岛国际休闲运动度假岛。
南翼体育产业带: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建设沙滩运动、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带,构筑完整的沙滩体育产业链条;充分利用莱阳丁字湾特殊资源,发展海钓、马术、滑雪、水上运动。
重点项目国家沙滩运动基地、马术和冰雪运动休闲区


目前,烟台已经先后落定福山冰上运动综合体、芝罘哈马碧冰球馆、高新区中国冰雪(烟台)启迪鸿星冰雪文体科技小镇等项目。
这给烟台市民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冰球馆、训练馆、室内滑雪运动馆、室外冰雪水世界、酷炫极限运动中心、冬奥体育社区……
冰雪项目的建设可以给烟台体育产业提供多样化发展。
21年3月26日,中日韩国际体育文化产业学院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该学院将重点完善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培育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培育电子竞技类相关人才等……
站在2022年开端,回望过去几年,烟台体育行业确实在不断增质提效。
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同时产业也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对推动城市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旅游等都能拉动城市消费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在推动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的拉动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助推第三产业的发展。
综合来看,烟台“十四五”体育产业规划,不仅是体育方面的利好,更是烟台经济的助推者。
那么你认为,烟台在体育方面更应该在哪方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