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演练开始,请疏散现场人员...”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光谷三路和群英路交汇口特勤消防救援一站内,车库门前停放的一辆红白相间油罐体运输车向外发出了“疏散警报”。
不过须臾,白烟成簇腾起,笼罩了车库门前的半边天地,叫人辨不清眼前的方向。
原来,眼前这个外貌奇异背着大罐子的“铁疙瘩”是由应急管理部上海研究所研发、国家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也是全省唯一一辆 多功能带压应急堵漏模拟训练装置。
随着演练开始,副站长叶壮换上二级化学防护服背上空气呼吸器,将面罩与脸颊紧贴,确认好压力表指数后朝着训练模拟装置走去。
“呲,呼...呼...呼。”
短促的呼吸声从面罩内闷声响起,叶壮拿起气体检测仪缓慢的朝罐体一侧施施而行。
封控现场、搭建气象监测观察站、进行 气体检测...
“对于化工类事故 处置前期的 警戒和 侦检是关键。”
一方面在外围展开警戒疏散人群能避免发生二次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侦检是为了查明现场情况,对现场风向、泄漏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为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
2017 年,叶壮从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核生化消防专业毕业,来到 武汉消防特勤一站,成为了一名“特勤”消防指战员。
作为一名理科生,离开学校进入 消防站,从学生转变成消防指战员,在那个被青春镌刻的夏天,无疑是叶壮的一次“圆梦”时刻。
“第一次见到核生化侦检车,听班长们讲述 2015 年增援 天津的事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立马浮现在脑中,有一种英雄就在身边的感觉...”
经过 警戒和封锁的规定动作后演练进入处置阶段,与传统意义上的 消防员不同的是除了灭火 救援和社会救助,他们还承担在危化类事故处置等多灾种专业救援任务。
沿着罐体侧面架好挂梯,叶壮和队员相继登上罐体,用 堵漏工具对罐体“漏气”处进行堵塞,阻止危化气体泄漏。而在他的身后,身着化学防护服的队员抱着水枪朝着罐体稀释。
从罐体泄漏点的形状大小采取不同的堵漏手法,更是模拟演练中的核心环节。挂梯上,叶壮用双手固定住堵漏塞,罐体上方的队员则用锤形工具将塞子嵌入漏点处...
喷洒的水汽化身成一把无形的“伞”将罐体罩了起来,细微的水珠飘散向罐体上方,水滴沿着罐壁滑落而下。
十几分钟后,通过模拟装置反馈堵漏完成,队员们开始了处置后的 侦检与 洗消。
“特种灾害事故虽然不常见,但却依然存在,对于我们这支专业队而言每一次演练就是在实战。”
来到特勤站后,叶壮利用自己的专业领域所长组织编写了防化堵漏操,并将所学专业与实际融合,引导队员们掌握特种灾害处置技能。从理论教学、战斗编程上为队伍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绕过车库向 操场方向走去,特勤站的操场于普通消防站的操场而言大的更多,标准化的跑道无疑让体能训练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远处训练塔下,三五个队员围坐一起,趁着小憩的间隙怡然自乐。
与往常一样,结束了简单的休整后,叶壮带领着队员们开始了“T 型绳索救援科目”的训练。而这种救援方法常常被用于山岳峡谷救援之中。
用绳子做的“桥”,你见过吗?
拇指粗的救援绳连接着训练塔和“对岸”一侧,将相隔二三十余米外的建筑建立起了一座“绳索桥”。
“这是模拟山涧峡谷的地势,通过这条 绳索垂降到‘山底’进行救援,因为整个运动轨迹像是一个 T 型 所以被称为 T 型绳索救援。”
在绳索搭建的“绳桥”上开展救援,不仅考验了队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还需要施救人员能克服高空的恐惧感。
“我们在训练这个科目时,更多是在训练心理抗压程度和队员间的信任。”
世间本无天生勇敢的人,每一次我们在日常中看到的惊险救援片段,都是消防员与内心深处的自己战斗之后留下的影子。
“在学校的时候就很害怕因为自己是院校毕业生未来会被周围同事以‘有色’的眼光去看自己,被当成‘学生兵’。”
从大二开始,叶壮便深知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未来将无从谈起。执着于晨跑和健身成为了除上课以外在学校里雷打不动的“一日三餐”。
▌2017 毕业时叶壮(左二)与同学合影
2019 年 3 月,武汉消防举办‘九龙问鼎’系列大比武,叶壮代表消防站参加了指挥员岗位比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全市指挥员岗位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时起早贪黑,不仅要巩固理论课程和体能素质还要参与消防站日常工作,但一点也不觉得累。”
去年,在“ 江城尖兵比武对抗”中,叶壮斩获 400 米物资疏散第一、在全省岗位练兵中取得 400 米物质疏散单人第二,团体第一...
对于叶壮而言,比武不是目的,而是证明曾经的‘学生兵’如今也能有一番作为。
从 2017 年入职到现在,四年的消防生涯虽然短暂,但也让叶壮对消防员这一职业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18 年岁末,武汉某钢铁公司地下电缆线路发生 火灾,叶壮跟随特勤站消防员作为增援力量前往处置。
“车还在三环线上的时候,就能远远看到滚滚黑烟,到场之后我激动的心情甚至被铺天盖地的黑烟抑制了下来...”
进入火场后,高温和 烟气远不止说起来这么简单,未知的危险才是恐惧的来源。
燃烧时释放的热辐射和混合烟气并没有挡住“勇士”们的退路。当看到 队长冲在第一个组织内攻时,叶壮果断的跟在身后,其他队员们也一个接着一个朝着 黑暗中的火光跟了上去。
“我们是共产党员,人在枪在。”
当队长在黑暗里留下这句话时仿佛给叶壮内心打了一剂强心针,最终他和队员们也平安归来。
火永远会熄灭,或是被扑灭,亦或是自己燃烧殆尽。理想和信念总是伟大,但“英雄”在平凡的琐事中也会被磨平棱角。
那次火灾之后,叶壮对消防的定义又发生了变化:
”不需要你多伟大,只要你在。”
大概消防员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大家都是平凡的人,但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聚在一起,干的件件都是伟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