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消防工作 #
朔州市右玉县易地扶贫安置点共有11处,其中县城区7处,李达窑乡2处,威远镇2处,共安置1018户2461人。连日来,朔州市右玉县消防救援大队创新举措盯靶心,紧贴实际不放松,持续强化底线思维,高效预判风险管控,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 户以上的安置点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切实持续做好了全县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消防安全保障工作。
高位推动,强化责任制度落实
一是全面统筹推进。积极协调应急管理、农村农业、扶贫办、农工委及乡镇等有关部门召开协商座谈会,严格落实上级要求,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着手,协同制定精准管控举措、明确责任落实,持续推进安置点消防安全工作落实。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定期联合各相关部门建立协商共议制度,推动安置点物业管理单位及属地乡镇、社区、村居委会,编制标准化消防安全巡查、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不断建强安置点消防安全制度体系。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协同联合各职能部门蹲点调研,推动开展各安置点属管单位约谈会、消防安全工作推进会,切实建立协同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长效机制,有效扭转安置点消防监管组织不健全局面。


资源整合,强化消防基础建设
一是强化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各安置点火灾防控工作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实行消防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建立“重点突出、管理有序”的长效体系。二是推进设施完善。结合各安置点规划改造工作,采取“一点一策”针对性措施,直击消防设施不健全、维护保养管理不明等先天性问题,因地制宜推动解决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三是深入帮扶指导。充分发挥消防部门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组织大队业务骨干,建立帮扶指导服务机制,实行分片包点联系制度,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6次,有效提升安置点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末端防控,确保消防形势稳定
一是全面齐抓共管。联合各职能部门建立“联合检查、联合把关、联合整治”的机制,开展“联合会诊式”摸底排查,以隐患抄送、函告、通报等手段,形成联合会办体系,提高安置点火灾防控能力。二是协同推进治患。高效发挥扶贫办、农工委及各乡镇(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集中检查安置点区域内电动是否违规停放充电、电气线路敷设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等情况进行检查6次,有效制止各类生活用火不良行为3处,切实建立火灾隐患整治常态化机制。三是盯紧重点管控。结合“紧盯靶心、严控源头”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各安置点突出火灾隐患整治,有重点地开展“全面化”隐患排查工作6次,坚决从源头上遏制各类火灾隐患事故发生。



多元宣教,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坚持以易地搬迁安置点村委(社区)干部、物管人员、扶贫干部等人群作为消防宣传培训重要对象,组织大培训大讲堂5次,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全面提升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常识水平。二是依托宣传阵地。以提高群众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为目标,依托安置点开设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消防宣传服务站,及时传播消防知识、提供消防安全咨询,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三是坚持推门入户。针对安置点居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和独居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集中等情况,组织宣传服务队和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上门入户宣传培训,构建全覆盖、渗透式的消防宣传体系。截止目前,安置点开展消防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消防培训演练5次。


来源:朔州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