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突破局限,更快速地救援患者,跨越空间投放医疗设备、药品制剂……在医疗救援的时刻,无人机凭借速度与空间飞行的优势,成为更多医护人员的利器,也成为生命救援的“加速器”。记者今日了解到,2025年11月18日至2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指导的“2025年省际(区域)跨境紧急医学救援联合演练”在广西防城港市举办。来自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和广西等地共11支队伍300余人参加演练。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联合演练中,特邀技术支援单位志翔科技派出三组无人机系统参与这场高规格的跨区域应急救援演练,展现了工业级无人机在卫生应急领域的创新应用价值。
此次演练是“无脚本”实战模式,模拟某地突发地震引发海啸,设置了洪水溃堤、山体塌方、连环车祸、房屋倒塌等模拟场景,同步开展现场风险评估、指挥协调、急救处置、监护后送移动医院诊疗、紧急手术、心理干预、航空救援、中医救治及传染病防控、灾后防疫等多科目的实战演练。同时,采用区域资源智能调度平台实时显示参演队伍医疗资源,并运用5G+AR/远程诊疗、无人机勘探投递、直升机转运、AI翻译眼镜等新技术,进一步拓展救援维度。
演练伊始,志翔无人侦察机迅速起飞,搭载机载自组网设备,对受灾岛屿进行全方位侦察,实时回传高清影像,精准定位被困人员位置,确认伤亡情况,为指挥中心启动救援预案提供关键决策依据。
紧接着,当确认多人受伤需紧急救治时,志翔运载无人机精准空投急救包、担架、脊柱板和检伤分类地垫至指定区域,解决前出救援队携行重型装备的困难,将更多医疗资源投放到救援现场,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救援完成后,无人机迅速换装消杀设备,对受灾区域进行全覆盖消毒作业,实现了人员零接触下的防疫安全保障,有效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在道路中断、物资无法送达的紧急情况下,运载无人机再次出动,成功将急需的后勤物资精准投送至营地指定区域,以保障救援队伍的持续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