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元臻 通讯员 周青龙)为全面提升在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应急通信保障水平,近日,长沙应急通信保障支队奔赴永州、湘西,连续完成了山地苗寨与地下空间两种极端场景下的三断通信演练,并赴永州开展高山环境实战化训练,三天两夜跨区域连续作战,以实战标准检验并锤炼了队伍的跨区域协同与全天候保障能力。
挑战新高度,高山之巅架设信息枢纽
19日,支队参训队员前往永州市道县宜山,开展高山环境自组网基站架设实战化演练。宜山山势陡峭,海拔较高,风力强劲,对通信设备的野外适应性与架设效率提出了严峻考验。演练重点检验在无公网、无市电、无机房的“三无”高山环境下,通信分队快速选址、自主供电、高效架设与持续保障的能力。
队员们背负自组网高山基站与便携电源,克服水路轮渡、山路崎岖、高海拔体力消耗等困难,迅速抵达预定山顶位置。他们利用现场地形,快速完成窄带自组网基站的架设、天线调试与电力供应,成功建立了覆盖周边广阔区域的中继通信节点。该节点的建立,有效延伸了周边50km半径通信覆盖,接入早前架设的全省广域窄带自组网网络,实现全省互联互通的呼叫,为可能发生在类似高山峡谷区域的灾害救援提供了关键的通信中继支持,进一步拓展了支队在复杂地理条件下的通信覆盖能力。
苗寨深山,织就无缝通信“天网”
20日,通信保障支队在具有典型山区地貌的竹山村展开专项演练。竹山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境内古树参天、石梯蜿蜒,传统堡寨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然而,茂密的植被与复杂的堡寨地形对无线电信号形成了严重屏蔽和衰减,是检验应急通信装备性能与人员战术素养的“天然考场”。
演练模拟公网中断、电力损毁、道路受阻的极端灾情条件下,通信保障队伍如何快速建立稳定可靠的指挥通信链路。支队队员携带维德窄带自组网设备、网翎卫星上网机、天通卫星电话等专业设备,徒步穿越林区和寨堡,在关键制高点迅速架设便携自组网基站和卫星上网机。通过多制式融合、空地协同的战术,成功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一张覆盖整个演练区域、抗毁能力强韧的应急通信网络,确保了在“失联”的深山苗寨中,前后方语音指挥指令与现场信息的实时、清晰传输。同时将前方两路画面通过卫星上网机稳定传输至长沙指挥中心,实现“看得见、联得上、听得清”的通信目标。
转战地下,点亮灭火救援“生命信号”
20日夜间,支队马不停蹄,将战场从深山转入地下,协助湘西州消防救援支队成功举行了湘西州地下空间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地下建筑结构复杂,信号穿透能力极差,是应急救援中公认的通信盲区与难点。
此次演练时间设在21日0时至3时,长沙应急通信保障支队承担了全程语音通信保障任务。面对钢筋混凝土的重重阻隔,支队灵活运用了窄带自组网基站等先进技术设备,在地下空间内部署关键通信节点,形成了有效的信号覆盖延伸。演练期间,保障链路全程畅通无阻,仅使用一对频率为前后方指挥员、地方政府、消防救援队伍提供专用指挥群组和多队伍联合作战的九个并发信道,为消防指战员内攻灭火、人员搜救、战术协调等关键行动提供了清晰、稳定、互不干扰的语音通信支持,犹如为救援队伍点亮了“生命信号”,为演练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畅通是灾害救援的生命线,通信保障的任务就是在第一时间为各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提供畅通无阻的保底通信,做好友队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支队长周青龙表示,通过在高仿真度的复杂环境中摔打磨练,支队进一步积累了在三断极端条件下,快速构建应急指挥“神经网络”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