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创始人
2025-11-22 16:05:28

  清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曹庄站,履带吊吊运材料、工人忙碌作业,地下20米处盾构机平稳掘进;30多公里外的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5标,姚庄特大桥建设正酣,红旗塘智能化钢筋加工厂内,数控设备运转不停,加工好的钢筋被送往施工现场。

  在嘉兴,两条市域铁路正勾勒出一条跨省界、通未来的“黄金通道”。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从软土中“穿针引线”破解地质难题,到跨省间“无缝衔接”打破行政壁垒,从数字赋能提升建设效能,到生态保护践行绿色理念,建设者们用智慧与汗水,让铁轨向着未来延伸,推动“轨道上的嘉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破解轨道建设“智慧密码”

  在软土上铸就“基建标杆”

  “目前4台盾构机已全部进入正常掘进状态,掘进完成接近7公里,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盾构掘进施工。”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指着盾构机作业方向介绍。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作为长三角首条跨两省一市快速铁路沪苏嘉城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自2022年7月开工以来,便面临诸多挑战。

  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承担“一站两区间”的施工重任,其中曹庄站至嘉兴南站区间全长约3.1公里,沿线以富水软土为主,地下管线复杂,对盾构掘进精度和沉降控制提出极高要求。每节沉井重量超10000吨,最大下沉深度达27米,7节沉井需在仅2.5米的间距内同步精准下沉。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项目团队跳出传统明挖思路,采用全国首创的地下车站连续沉井施工工艺,将7节预制混凝土沉井下沉后连接成一体构成主体骨架,再通过贯通沉井间连接段形成完整车站,这座全长283.4米的车站,也是全国第一座采用连续沉井工艺施工的地下车站。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相较传统明挖法,该工艺节省土建费用约1600万元、缩短工期2.5个月,还能减少建材消耗与弃渣产生,环保与节约成效显著。

  攻克车站施工难关,地下隧道掘进的“智慧方案”也接续落地。针对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6.03公里的地下隧道段,量身打造了4台长120米、开挖直径8.8米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集成智能导向与同步注浆功能,完美适配软土地质。穿越230米宽南郊河与运营中城市电车轨道桥时,“洞内加固+特殊浆液”技术进一步升级,既缩短浆液凝结时间严控渗漏,又实时监测桥梁基础确保沉降达标。

  今年6月,曹庄站至嘉兴南站区间右线盾构机顺利始发后,“四机并进”模式全速推进,目前已累计掘进近7公里,预计2026年二季度完成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全部盾构施工。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如果说沉井和盾构是工程的“硬拳头”,那“BIM+数字孪生建管平台”是项目的“智慧大脑”,其涵盖四大子系统、36个功能模块及172个功能点,可实现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该平台能实时监测材料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其三维可视化、数据联动等功能还能规避设计冲突、减少返工,为后续运维积累数字资产。

  相较于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的地下攻坚,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则聚焦“空中破难”。以姚庄特大桥为例,需上跨红旗塘Ⅳ级航道,地形复杂且航道不能中断通行,施工作业面大幅压缩,跨河段梁体无法在水中浇筑墩柱,只能“悬”空搭建。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为破解这一难题,嘉兴市市域铁路公司组织参建单位多次开展技术论证,最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拱组合结构,通过悬臂浇筑工艺施工。“该工艺无须在航道内设置临时支墩,直接从两岸墩柱往中间‘悬臂浇筑’,最后实现合龙,既不影响船舶通行,又能保证梁体稳定性。”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5标项目副经理周方南形象地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姚庄站以“智慧绿色”为核心,打造国内首个近零碳市域铁路车站,采用光伏组件、海绵生态等技术,运用智能能耗控制系统和节能型设备,预计较传统车站节能约70%,实现运营阶段近零碳目标。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地下盾构机轰鸣着向前掘进,刀盘旋转间,富水软土被精准切削、输送,隧道在地下缓缓延伸;地面高架桥梁节节攀升,桥墩如坚实臂膀,将沪苏嘉三地的脉络悄然串联。

  铁脉串联起“一体化图景”

  重塑嘉兴城市发展新形态

  今年11月7日,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与上海示范区线浙沪省界段开工,为沪苏嘉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按下“快进键”,以“线路联通”撬动“区域融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协同图景加速铺展。

  两条市域铁路全长55公里,从嘉兴南站出发,途经嘉兴经开区、南湖区以及嘉善县。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串联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科技城、湘家荡景区、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等关键节点,将上海大都市圈的辐射力深度导入嘉兴腹地,8座站点更将沿线创新载体“串珠成链”,加速产业资源流动。而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则向西北延伸,连接西塘古镇与祥符荡科创绿谷,4座高架站以4.63公里平均站距,实现“速达通勤”与“漫游生态”的双重体验,用轨道“缝合”生态与产业空间。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而对广大市民来说,嘉兴两条市域铁路正以强劲动能重新定义长三角生活圈,从日常高效出行动线到跨城资源共享网络,全方位推动沪苏嘉三地“同城化”的愿景照进现实。两条市域铁路设计时速均为160公里,采用随到随走的公交化运营模式,大幅压缩跨城通勤与出行时间,彻底改变以往跨区域出行的烦琐体验;这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拥堵压力,更让“早尝五芳斋鲜粽,午逛上海外滩,夜游苏州山塘”的“沪苏嘉1小时生活圈”从美好构想变为日常可能,为跨城通勤、异地消费、优质资源共享等生活与发展场景的常态化铺路。

  铁轨延伸之处,是发展的希望。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目前,枫南线、西塘线已进入施工高峰期,各项工程稳步推进。

  枫南线除省界段外,其余标段已全部开工,嘉兴南站主体结构完成并开展附属工程,曹庄站、嘉兴科技城站等站点及高架桥梁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盾构进度已达43%,涉铁工程和七星车辆段等节点同步推进;西塘线除涉铁段外其余标段均已开工,土建工程总体进度超30%,4座高架车站全部开工,高架区间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基本完成。

  这条连接沪苏嘉的城际铁路,正以强劲的“轨道动力”,推动嘉兴重塑城市发展形态,为长三角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轨道上的嘉兴”加速飞驰!铁脉赋能城市提质跃升

  智造赋动能 匠心铸通途

  中国晚报工作协会执行会长王文坚:

  实地探访嘉兴重大交通工程,令人振奋。尤其是全国首创的地下车站连续沉井施工工艺,我现场感受后深受震撼。科技唯有扎根大地,方能惠及民生。这条市域铁路既是交通动脉的延伸,更是城市发展的赋能引擎,既为行业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范式,也将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以智提质,以技图强,未来已来,值得期待。

  智慧建造树标杆 为工程献经验

  扬子晚报紫牛问政工作室主任黄凤:

  嘉兴市域铁路集成了多项数字化智慧建造技术,从施工规划到落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准把控,科技的力量在此尽显锋芒。以智慧破难题,以创新立标杆,它不仅是施工技术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构建起地下工程建设的全新参照,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为未来地下工程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为行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交通连双城 铁路建设绘发展新篇

  茂名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谭小容:

  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嘉兴交通建设的“加速度”令人瞩目。铁路网络持续加密,延伸至城市腹地,不仅为嘉兴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与周边城市形成高效联动,1小时通勤圈正从蓝图变为现实,时空距离在轨交延伸中悄然消融。交通兴则城市兴,路网通则发展通,嘉兴本就是一座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高颜值的城市,市域铁路的快速推进,更让这份底蕴与活力深度融合,为长三角一体化筑牢交通根基,也为城市发展开辟了全新赛道。

  (记者 王一 通讯员 徐云霞 摄影记者 闻人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男子打卡“世界第一长洞”失联6... 11月21日,在广西河池凤山县江洲地下长廊失联6天后,37岁男子韦某被找到。 失联人员被找到(受访...
哈尔滨机场受雾霾天气影响 32... 11月22日,哈尔滨机场遭遇雾霾天气。记者从哈尔滨机场获悉,截至16时40分,22日计划起降的400...
37岁男子为拍照打卡“世界第一... 11月21日,在广西河池凤山县江洲地下长廊失联6天后,37岁男子韦某被找到。 22日下午,记者联系...
强根基、壮筋骨、优生态,嘉兴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开区要扛主责。”这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硬核担当,也源于坚实产业与亮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