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女孩钱慧莹、罗源男孩黄君超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同日同院点燃“生命火种”
钱慧莹(左)、黄君超(右)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记者 叶诚 摄
2025年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来自闽清县白中镇田中村的“00后”女孩钱慧莹和来自罗源的男孩黄君超当天并肩完成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作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同日同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将青春热血化为最有温度的“生命礼物”。
21日上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戴着眼镜的钱慧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分离机缓缓运转。这名文静女孩是福建省第556例、福州市第163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闽清县今年首例。
“注射动员剂的时候身体还是有点难受,但和救人相比,这点难受算不了什么。”钱慧莹轻声说道。从一名执业护士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一直用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
钱慧莹的爱心之路始于2019年12月。当时还在校园的她,看到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队,便“跟风”完成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并毅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比常人更懂得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此后几年,她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1300毫升。
时隔6年,钱慧莹接到了初配相合的通知,内心“激动又紧张”。作为一名曾有医院工作经验的执业护士,尽管对捐献流程有所了解,但“一开始不知道怎么采集,还是有点害怕”。不过,救人的信念始终无比坚定,尽管内心有点忐忑,她还是毅然做出了捐献的决定。“从未犹豫过!”钱慧莹对记者说。
随后的过程非常顺利,高分辨分型检测和全面体检均确认她完全符合捐献条件。“朋友们都挺支持我,爸爸妈妈有点担心。”面对家人在所难免的忧虑,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展现出了内心的坚韧,“我要去救人,这不会对我的身体有任何影响,你们放心!”一遍遍耐心的解释终于打消了父母的顾虑。“怕他们太担心,我还是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采集日期,等采集结束了再向爸妈报平安。”
在同一间采集室里,另一名“00后”黄君超的床边摆放着一个紫色娃娃。“这是女朋友送的。她知道我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特别支持我的决定。她在外省没办法来,所以送了娃娃支持我。”捐献后,他在卡片上用工整的楷书为远方的受捐者写下寄语:“我们素未谋面,依然愿你带着这份热血好好生活!”
当生命的火种需要传递,总有勇敢者挺身而出。目前,全国有超过360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在库志愿者正在为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
“这些年,闽清县红十字会持续到乡镇、学校和广场宣传,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闽清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依托红十字博爱驿站、生命教育体验馆等阵地,闽清广泛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工作,使其社会知晓率和接受度稳步提升。
钱慧莹和黄君超两个年轻人,用青春热血完成了最温暖的问候。正如捐献倡议所言:如果你年满18—45周岁,身体健康,期待你勇敢挽袖,留样入库,让“生命种子”源源不断,为更多血液病患者重焕新生、创造希望!(记者 谭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