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溧阳市中心商圈,1平方公里的唐家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大型商场、九小场所、自建出租楼交错林立,露天烧烤夜市在带来升腾烟火气的同时,也让消防隐患悄然累积。
在治理初期,唐家社区的现实条件十分严峻:内部巷道最窄处不足两米,消防车辆难以通行;市政水源覆盖不足、距离偏远;自建房耐火等级普遍偏低,“下店上宅、前店后宿”的“三合一”现象普遍存在。尽管配备了部分灭火器和消火栓,却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彼时,消防检查常陷入“发现易、整改难”的循环——商户虽将灭火器挂在墙上,却任由货物堵塞疏散通道;居民清楚消防车进不来,仍习惯将电动车推入楼道充电。基础薄弱、意识淡薄、监管力量有限,导致社区火灾风险长期高位运行。
消防演练(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转机始于综合治理的不断升级。2011年,《江苏省消防条例》的施行为唐家社区带来了消防治理的“2.0时代”。大队与唐家村委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协商,以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加强消防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对部分消防车道、城中村主干道进行改造拓宽,增设周边市政消火栓,组建社区微型消防站并配齐工作人员,在重点区域增设3个公共消防器材取用点,提升了整体防范抵御火灾的能力。但消防通道不畅、村居房屋老旧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撕拉乱接问题严重、商住混用等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消防演练(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真正的质变发生在当下。借助常州市集中开展城中村消防治理的东风,溧阳市安委会、消安委联动发力,以“畅通生命通道”为切入点,推动唐家社区迈入“3.0时代”。治理工作精准施策:累计拆除影响逃生的防盗窗网120余处;联合燃气公司指导排查431家商户,整改液化气钢瓶商户68家,液化气使用率下降80%;实施线路改造,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6处,对“飞线充电”实行动态清零;开辟救援通道,完成主干道拓宽和摊位清理,优化出入口管理。同时,灭火器实现“巷内每3-5户一组”的密集布点,三年新增市政消火栓22个。社区更建立起“135”快速响应机制,并配备2辆电动消防车,确保火情1分钟接警、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
唐家社区的“三级跳”,是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生动缩影。其探索与实践,不仅筑牢了本地的“防火墙”,也为全省同类区域的消防安全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溧阳经验”。(来源: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